第六章 天下大势 (第1/3页)
时值深秋,颍川的清晨已带上凛冽的寒意。枯黄的草叶上凝结着白色的霜华,远山如同铁铸的巨兽,在灰蒙蒙的天穹下沉默地蛰伏。
靖安营的校场上,却早已是热气蒸腾。八百儿郎呼出的白气汇成一片低矮的云雾,整齐的脚步声、兵甲碰撞声、以及中气十足的操练口号声,打破了原野的寂静,带着一种新生的、锐利的力量感。
刘湛按剑立于点将台边缘,目光沉静地扫过下方操练的队列。经过月余近乎严苛的打磨,这些原本成分复杂、良莠不齐的青壮,眉宇间已褪去了不少茫然与散漫,多了几分军人的硬朗与服从。尽管队列仍算不上绝对的整齐划一,但那股凝聚起来的煞气,已初显峥嵘。周仓如同巡视领地的猛虎,在队列间穿行,声若洪雷,不时纠正着某个士卒不够标准的持枪姿势,他的指令简洁清晰,令旗挥动间,队伍如臂使指,虽略显生涩,却已有了章法。
就在此时,一阵极其急促、仿佛要将马蹄踏碎般的声响,由远及近,如同丧钟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一骑驿马,浑身被汗水与尘土染成泥色,马上的骑士伏在马背上,几乎脱力,却依旧拼命鞭策着坐骑,朝着庄园方向狂飙而来!
“紧急军情!长社……长社急报!”骑士冲到庄园门前,几乎是滚落马鞍,声音嘶哑欲裂,手中高举着一封插着三根染血雉羽的告急文书!
整个庄园,连同校场,瞬间为之一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封代表着最高级别危机的文书上。长社!那是颍川郡的郡治,是颍川的心脏!
荀衍脸色微变,快步上前接过文书,迅速拆开火漆。他只扫了几眼,清隽的面容瞬间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他看完后转身将文书递给刘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小小的绢帛上,仿佛它有千钧之重。
荀衍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刚到的消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合兵长社,用火攻之计,趁夜突袭,大破何曼领导的黄巾主力!斩首数万级,何曼仅以身免,豫州黄巾……已然崩潰!”
消息如同惊雷,在闷热的书房中炸响!
“好!”郭嘉率先抚掌,脸上露出快意之色,将手中酒樽重重一顿,“皇甫义真不愧名将之姿!此战大捷,颍川之围可解,豫州乃至司隶,都能喘口气了!”
荀衍也面露振奋:“是啊,何曼乃豫州黄巾魁首,此贼一败,余众不足为虑。朝廷天威浩荡,看来平定黄巾,指日可待!”他看向刘湛,“刘兄,此乃大喜之事!”
然而,刘湛的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他眉头微蹙,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军报上,仿佛要透过文字看出更深层的东西。荀彧亦是面色平静,脚尖轻轻点击着地面,若有所思。
郭嘉注意到两人的异常,挑眉问道:“文若兄,刘兄,皇甫嵩大胜,乃国之幸事,为何二位却似有忧色?”
刘湛抬起头,看向荀彧,见对方微微颔首,便沉声开口,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皇甫将军大捷,自是社稷之福,将士用命之功。然,嘉兄,衍兄,我等所虑,并非仅在黄巾。”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粗略地图前,手指点向长社,又缓缓划向整个中原大地:“黄巾之势,看似汹汹,实则如无根浮萍。朝廷若能任用良将,平定不难。此战之后,朝廷威信或可稍复,然,天下动荡之根源,可曾消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其一,黄巾虽败,然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