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1-30) 第四章全网挑战,盘活百年糖坊! (第2/3页)
她退出那个承载着过去荣光的账号,深吸一口气,注册了一个新的——"赵氏糖坊"。
名字简单,直接,像一把锤子,砸碎过去,也砸向未来。
得拍点什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她环顾四周,破败的墙壁,粗笨的工具,昏黄的灯光。精致与她无缘,那就只剩下真实了——粗粝的,带着柴火气和汗水味的真实。
她想起离婚那晚对婆婆撂下的话——"我们那的冻土豆,将来能卖出肉价钱"。凭什么?就凭这间快被遗忘的老糖坊,凭爷爷留下的手艺,也凭她过去做博主时磨出来的那点网感。
对,就拍这个。拍这"破土豆"怎么变成"肉价钱"。
她选择了拉糖。这是爷爷笔记里记载的、最具观赏性也最考验手艺的活儿。把手机靠在窗台那摞发黄的旧县志上,调整了好几次角度,才勉强能把灶台和拉糖的木桩框进画面。
按下录制键,红色的圆点开始闪烁。
没有台词,没有伴奏,只有最原始的声音。柴火在灶膛里噼啪作响,糖稀在铜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冒出细密金黄的泡泡。她用木勺缓缓搅动,糖稀的颜色从浅黄慢慢加深,变成透亮的琥珀色。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甜香,带着微微的焦糖气息。
考验功夫的时候到了。她戴上厚厚的棉布手套,用铜勺舀起一大坨滚烫的糖稀,迅速挂在那根碗口粗的垂直木桩上。烫,隔着手套都能感受到那灼人的温度。她咬紧牙关,双手抓住糖稀的两端,开始用力向后拉扯。
"嗬!"
一声闷哼从喉咙里溢出。好沉!糖稀带着巨大的黏性和重量,拉扯起来极其费力。她的手臂肌肉瞬间绷紧,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汇聚成滴,顺着鬓角滑落。呼吸因为用力而变得粗重,在白蒙蒙的寒气中格外清晰。
拉长,对折,再拉长,再对折...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纯粹是体力的较量。糖稀在她手中不断延伸、折叠,质地渐渐从粘稠变得充满韧性,颜色也由琥珀色慢慢变浅,如同金色的绸缎在昏黄的灯光下反复舞动。有那么一瞬间,糖温下降太快,差点断裂,她心里一慌,手上却更加用力,险险地挽救了回来。
汗水流进眼睛,刺得生疼。她也顾不上擦,全凭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撑着。爷爷笔记里那句话在她脑海里回荡:"拉糖如拉筋,一口气不能泄。"
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糖体终于变得越来越白,体积也膨胀了近一倍,呈现出洁白的丝绢光泽,在灯光下微微发亮。她不敢停歇,迅速将拉好的糖条转移到抹了少许豆油的青石板上,用刀背对准位置,熟练地敲断成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