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争先 (第1/3页)
    这一届的北大经济系只设了一个专业——政治经济学,总共招了八十人,男生居多,女生只有十来个。分成两个班。林知微被分到一班。
    班里情况颇为复杂,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最大的已经三十一岁。
    他们的出身与经历同样千差万别。
    有人下乡多年,后来做到村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有人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习惯了与机器轰鸣为伴;有人来自机关单位,曾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起草公文;甚至还有现役军人,穿着军装来报到,言谈举止间带着干练和纪律感。
    成分复杂、年龄跨度大,是这一届学生最鲜明的特点。
    教室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三十出头的老大哥与刚满十八岁的新生坐在同一排,讨论起问题来,一个带着基层的实践经验,一个满脑子是课本里的理论,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却并不冲突。
    但不论背景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身上那股子发奋图强的劲头。因为谁都明白,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恨不得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
    入学没多久,班里就组织了晨跑。
    每天清晨,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天色还蒙蒙亮,林知微就和孙雯雯、吴雨桐裹着厚实的棉服,缩着脖子在寒风里快步走向操场。远远望去,操场上已经聚拢了大部队,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里化作一阵阵雾。
    她们寝室里,只有三人是经济系的,于是几乎每天都结伴同行。三个人一边小声说笑,一边活动着手脚,等到队伍列齐,跟着班级一起开跑。
    第一圈还算轻松,可跑到第二圈时,寒气渐渐被蒸腾的热意逼退,呼吸也急促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汗水混合泥土的气息,脚步声咚咚回荡在空旷的操场上,整齐而有力。
    有人跑到半程时,气喘吁吁,几乎坚持不住。就在这时,前排有人大声喊了起来:“同志们,坚持住!咱们未来可是要肩负重任的,身体要先打好底子!”
    这喊声像一股力道,立刻传遍队伍。有人立刻应和着:“对!坚持!再咬咬牙就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