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看破 (第1/3页)
直到这一刻,在场的许多僧人才注意到,多了个不速之客。
他是谁?
“大头”沙弥好奇地瞪大眼睛,疑惑地看过来。
而更多的年长些的僧人,则下意识品味李明夷给出的答案。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人将之完整连贯地念了一遍,然后愣住了。
这八个字,竟意外的妥帖恰当,就仿佛不是后人增补,而是原文就是这般。
只是有人偶尔弯腰,将遗留在时光长河中的八个字逐一打捞起,又摆放回了原位。
不少人眼睛亮了起来,纷纷扭头回望上首的住持。
只见黑衣僧人鉴贞安静咀嚼着这八个字,而后抬起头,目光惊异地看向李明夷,问道:
“你是何人?”
知客僧忙起身道:
“回禀住持,这位乃是初到京城,来上香的客人,闻听您讲法,故来旁听。”
“原来如此,”鉴贞点了点头,漆黑如墨的眉毛微微上扬,神态有些愉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施主如何理解这篇章?”
李明夷认真想了想,说道:
“于相而离相,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诸境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这段话是禅宗六祖慧能的阐述,李明夷本不可能记得住。
但得益于初窥门径后,前世记忆陡然清晰,他略一回想,就从记忆宫殿中找到了这句写在游戏中的注解。
这下,鉴贞真的有些惊讶了。
其实填补这八个字并不难,因为这一句无非是对前文的精炼总结。
之所以留下空白,真相并非历代僧人都想不出,而是出于尊重原文的缘故,没人敢冒大不韪,将自己的话填补进经卷中。
但能用自己的话,将这段经文的道理重新阐述,贯通“无相”的概念,便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就连鉴贞本人,都觉得这段阐述相当不错,自己难以更改哪怕一字。
“不想施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佛根,当真与我佛有缘,”鉴贞赞叹道,“外头如此境况,却敢来礼佛,足见诚心。”
不是,别是触发了什么大佬见猎心喜,要收我当和尚的戏码……李明夷有些警惕。
好在,鉴贞接下来只是一笑:
“既是考校,总要有奖赏。”
略一沉吟,黑衣僧人抬起右手,五指张开,在空气中一捞。
无声无息,一只茶碗出现在他掌心,而后无形热力弥漫,茶水迅速升温,又逐步冷却,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扩散。
神乎其神!
隔空摄物……这便是异人的手段。
“是春神茶……”有人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鉴贞微微一笑,手腕扭转,晶莹剔透的茶盏旋转着飞过一颗颗光头,凌空悬浮在李明夷面前。
“天寒地冻,便请小施主慢饮此茶,暖一暖身子吧。”
随机奖励出现了……
李明夷怔了下,心中泛起古怪的情绪。
这春神茶他并不陌生,乃是佛门独有的金山茶园中栽种出的茶叶,颇为稀罕。
寻常人喝了,可强身健体,美容养颜,大有裨益。
可对修行者而言,却有另一种附加功效,便是“敛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