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江南布网,北疆磨剑 (第2/3页)
漕运的利弊,甚至海外番舶带来的新奇玩意。他也混迹于码头、货栈,观察货物的吞吐、人力的调配,了解底层行会的规矩。
凭借其沉稳的气度、不俗的谈吐,偶尔透露出的对某些新奇事物的“独到见解”,以及通过苏家渠道换来的充足银钱,他很快便结识了不少人。
有三代经营丝绸、人脉深厚的老字号东家;有专跑海外、胆大心细的海商;也有在本地手眼通天、掌管着脚夫苦力行会的头面人物。
这一日,他受一位新结识的松江布商邀请,参加了当地“织云商会”举办的一场小规模品鉴会。与会者多是江浙一带的布商、染坊主,以及几位据说与应天府官营织造局有些关系的掮客。
品鉴会上,各色新出的绫罗绸缎琳琅满目,众人品评议论,气氛热烈。方云大多时间只是静静聆听,偶尔在有人问及北方风物或某些特殊染料时,才从容应答几句,言之有物,却从不喧宾夺主。
“……如今这苏绣固然精美,但花色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些,番邦来的客商都有些看腻了。”一位大腹便便的染坊主抱怨道。
“李东家所言极是,”旁边一位精瘦的布商接口,“若能有些新奇花样,或是……嗯,像前阵子苏家突然推出的那种‘流光锦’,在阳光下能泛出不同色彩,那才叫抢手货!”他说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方云。在场不少人都知道,这位方公子与苏家关系匪浅。
方云微微一笑,并不接话。那“流光锦”不过是他利用一些光学原理和特殊织法给苏家的一点小建议,没想到反响如此之好。但他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时,那位与官营织造局有联系的掮客凑近方云,压低声音道:“方公子,听闻您与北边有些来往?不知可否弄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