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咫尺星光 (第3/3页)
以前一样。”
许悠悠看着他的眼神,心里一动,轻声说:“是啊,那时候真好。”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念,顾怆没听出来,只以为他也是在感慨青春,笑着说:“等项目结束,咱们也回市一中看看吧,听说学校翻新了,图书馆也重建了。”
“好啊。”许悠悠点头,笑容清澈,“我也想回去看看。”
回到办公室,顾怆处理完剩下的工作,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他看着坐在角落的许悠悠,对方正低头看着书,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柔和了他的轮廓。顾怆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真好,没有车祸,没有遗憾,他和许悠悠能这样安安静静地待在同一个空间里,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幸福。
“许先生,”顾怆开口,声音有些轻,“今天辛苦你了,先下班吧。”
许悠悠抬起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点了点头:“好,顾总也早点下班。”他收拾好东西,走到门口时,忽然回头说:“顾总,明天早上我带份早餐过来吧?附近有家早餐铺的包子很好吃,和以前学校门口的味道很像。”
顾怆的心跳瞬间加速,连忙点头:“好,麻烦你了。”
看着许悠悠离开的背影,顾怆靠在椅背上,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他拿起桌上的红豆糕,咬了一口,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他知道,许悠悠可能还没想起他,可没关系,他们还有很多时间。
第二天早上,许悠悠果然带了早餐过来,是热腾腾的肉包和豆浆,还特意给顾怆带了一个糖包——上辈子,顾怆总爱吃学校门口的糖包,每次都要抢他手里的,后来他就习惯了多买一个。
顾怆接过糖包,心里暖得发疼,看着许悠悠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糖包?”
“猜的,”许悠悠笑了笑,“觉得顾总可能会喜欢甜的。”他说得轻描淡写,眼底却闪过一丝狡黠。
顾怆没多想,只当是巧合,咬了一口糖包,甜意裹着暖意,和上辈子的味道一模一样。他看着坐在对面的许悠悠,正低头喝着豆浆,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身上,岁月静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悠悠渐渐熟悉了盛科的运作,偶尔也会帮顾怆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整理文件、安排行程,做得井井有条。顾怆越来越依赖他,无论是开会还是外出谈合作,都要带着他,甚至有时候处理工作到深夜,也会让许悠悠陪着,两人在办公室里,一盏灯,两杯咖啡,安静却不尴尬。
这天晚上,顾怆因为一个紧急项目,需要留在公司加班到很晚。许悠悠陪着他,坐在一旁帮他整理数据。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城市的灯光璀璨,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人敲击键盘的声音。
“喝杯热的吧,别总喝咖啡。”许悠悠起身,给顾怆泡了一杯热茶,递到他面前。
顾怆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抬头看着许悠悠,眼底带着疲惫,却更多的是温柔:“谢谢你,仔仔。”他第一次这样叫他,语气自然,像是叫了很多年。
许悠悠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又恢复了自然,笑着说:“顾总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听到这声“仔仔”时,心里像是被什么堵住一样心里感觉特别不踏实
作者有话要说:
嗨,亲妈听见顾怆叫“仔仔”那瞬间,鼻子一下就酸了——这声称呼哪里是“第一次叫”啊,是他在心里念了整整一世、刻进骨血里的熟稔,一出口就像叫了好多年。
你看仔仔那小反应,身体僵了又装自然,心里堵得慌却嘴硬说“应该做的”——这哪是“不踏实”啊,是上一世的牵挂顺着这声“仔仔”钻进来了,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这声称呼早该是他的专属。
办公室的灯光多暖啊,热茶的温度从指尖裹到心里,顾怆眼底的温柔都快漫出来了——他哪是在叫一个“同事”,是在叫他失而复得的宝贝。亲妈敢打包票,这声“仔仔”只是开头,后面那些刻在记忆里的温柔,都会顺着这些细碎的日常,一点点回到仔仔心里的!
亲妈正式宣布!没有比这章更甜的了其实写顾怆钦点许悠悠做贴身助理这段时,我最想放大的是“刻意的合理”与“隐秘的雀跃”之间的反差。顾怆对着众人说的“方便对接项目”“能力足够”,都是摆到台面上的借口,可他捏紧钢笔的指尖、飞快掠过眼底的狂喜,才是藏不住的真心——那句没说出口的“正合我意”,才是他所有决策的核心。他太怕这份靠近显得刻意,只能用“工作需求”做外衣,把“想让你留在身边”的执念裹在里面。
而许悠悠的反应,我特意写得“恰到好处”:初闻时的诧异、推辞时的诚恳、听到“待在身边就行”时的愣神,每一步都符合“陌生同事”的逻辑,可细节里藏着暗线——攥紧文件的指尖、听到面馆时的熟悉感、主动带糖包的“巧合”,这些都不是凭空而来。他不是真的懵懂,只是顺着顾怆的节奏,用“配合”回应那份小心翼翼的靠近,就像当年在教室时,默默包容顾怆抢他排骨、借他笔记的小习惯。
公司里的议论、高层的质疑、苏晚的落寞,这些都是为了让这份“特殊”更有张力。顾怆对苏晚的疏离不是恶意,是被执念困住后的无措;他对许悠悠的“特殊对待”也不是轻率,是跨越生死后,终于能抓住机会的珍视。我不想把顾怆写得“渣”,只想写出他被“过去遗憾”和“当下责任”拉扯的真实——他不是不知道苏晚的委屈,可面对失而复得的许悠悠,他实在没法再放手。
后面的日常互动,比如会议室里的精准提议、车上的面馆回忆、深夜的热茶,都是在一点点拆穿“工作助理”的外壳。顾怆从刻意维持的沉稳,到下意识叫出“悠悠”;许悠悠从“按吩咐做事”,到主动记得对方的口味,这份默契不用点破,却在细节里慢慢发酵。
接下来不会写直白的挑明,还是会从细碎的事里铺陈:可能是顾怆加班时,许悠悠自然而然拿出他爱吃的夜宵;可能是两人回一中时,许悠悠精准指出当年他们常坐的位置;可能是苏晚再次出现时,许悠悠眼底一闪而过的了然。我想让他们的靠近,像温水煮茶一样自然——顾怆慢慢卸下“顾总”的伪装,许悠悠渐渐放下“刻意配合”的壳,直到某一天,不用说话,也能懂彼此眼底的心意。
毕竟最动人的重逢不是“我要和你在一起”的直白,是我用“工作”做借口,你用“配合”做回应,悄悄把咫尺的距离,变成心安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