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应对 (第2/3页)
作,符合岗位要求。”
    “当时是否有其他竞争者?”
    “公务员招录公开透明,所有岗位均存在竞争。我报考的岗位当年具体报考人数,可查阅公开的招录统计数据。”
    问题一个接一个,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上。
    “在职过程中,你是否向任何人提及过你与市委书记的关系?”
    “没有。”
    “是否有任何人,因为你这层关系,向你提供过便利或关照?”
    “没有。”
    她的回答简短、肯定,没有任何拖泥带水。每一个“没有”都掷地有声。
    郑副书记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问题转向了最敏感的部分:
    “那么,你是怎么进入周砚深同志亲自负责的‘未来产业’项目核心团队的?按照你的资历,正常情况下,还不足以进入这样的团队。”
    终于问到了这里。
    林窈的神色依旧从容,她早已料到会涉及此事:“我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项目需要补充数据建模与分析方面的专业人员,由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借调函,经我们处长李明同志通知,临时借调加入的。
    我的专业背景和在之前课题研究中的表现,可能是被考虑的原因。
    具体决策过程,我不清楚,但所有流程均有正式文件和记录。”
    她将原因归结于项目客观需求和个人专业能力,并指向了可查证的程序文件。
    “据我们了解,你在项目组中表现活跃,提出了不少关键性意见,甚至影响了方案的最终走向。
    这其中,是否存在周砚深同志的授意或暗示?” 女纪检监察员的问题开始触及更深层的动机。
    “没有。”林窈回答得毫不犹豫。
    “我在项目组的所有工作陈述和意见建议,均基于我个人对数据的分析和专业判断。
    周砚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