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1436 > 第二十七章 奏折里的冷意

第二十七章 奏折里的冷意

    第二十七章 奏折里的冷意 (第2/3页)

“粮车昨晚已经到了宣府,没误事。但这事……得查清楚,不然往后再运粮,还得被人拦。”

    朱祁镇把奏折推到案中央,又把之前王侍郎那本皱巴巴的账册找出来,并排放在一起——一本写着“误拦粮车”,一本记着“虚列脚钱”,纸页上的字不一样,底下藏着的事,却像田埂里缠秧苗的草,扯着一根,能带出一串。

    “杨大人,”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稳了些,“你去查山西都司——看看他们‘核验文书’的令,是谁传的;再看看前几年宣府的粮,是不是也被这么‘拦过’。还有,王侍郎追粮去了宣府,你让人跟着他,看他是真把粮送过去,还是找借口拖日子。”

    杨士奇愣了愣,随即躬身应道:“老臣这就去办。只是……山西都司归五军都督府管,查起来要些时日,陛下莫急。”

    “我不急,”朱祁镇摇摇头,拿起炭笔,在奏折和账册中间画了条线,“就像拔田里的草,得先看清根在哪儿,再动手,不然拔了头,根还在土里,过几日又长出来。”

    杨士奇心里一动——这孩子说的,哪里是拔草,分明是懂了“查事要查根”的理。他刚要退下,就见小太监进来禀报,说太皇太后请陛下去慈宁宫,说是“有宣府的消息要问”。

    朱祁镇把炭笔别在衣襟上,又把奏折和账册拢到一起,用镇纸压好:“王振,看好这些东西,别让人动。”

    到了慈宁宫,太皇太后正坐在窗边翻书,见他进来,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坐。大同总兵递了折子,说粮车被拦的事,你知道了?”

    朱祁镇点点头,把杨士奇说的话学了一遍,末了加了句:“我让杨大人去查山西都司,还跟着王侍郎,看他是不是真送粮。”

    太皇太后放下书,看着他:“你不怕查不出结果,或是惹着五军都督府的人?”

    “怕,但更怕粮送不到宣府,”朱祁镇想起田埂上的秧苗,想起宣府的兵卒,“就像娘说的,种庄稼得护着秧,这天下的事,就得护着粮和人。要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