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晒谷场上的笑声 (第2/3页)
混着泥土的味道,飘得老远。
正晒着,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是李主事,手里举着塘报,跑得满头大汗:“陛下!宣府的好消息!粮车全到了,瓦剌人见咱们粮足兵壮,真的退到草场北边去了!总兵大人还说,兵卒们吃着京营送的粮,都在念陛下的好!”
朱祁镇手里的竹筛子晃了晃,青稻穗撒出来两颗,他也不捡,直起腰笑:“我就说嘛,有粮有秧,啥都不怕!”
张百户在一旁接话:“等秋收了,臣带着京营的兵,把新稻子送些去宣府,让那边的弟兄也尝尝京郊的新米!”
“好!”朱祁镇拍着手,忽然指着田埂边一块空地支起架子,“咱们今天就搭个小晒谷场,先把青穗晒透,晚上就用这青穗煮锅粥,大家一起吃!”
百姓们听得欢呼起来,男人们搭架子、铺竹席,女人们回家拿锅灶,连小娃娃都跑前跑后帮忙递竹筛子。日头偏西时,小晒谷场真搭起来了,青稻穗铺了满满一竹席,晒得半干,风一吹,沙沙响。
傍晚的时候,田埂边飘起了粥香。粗陶锅里,青稻穗煮着粟米,还撒了把宣府送来的干豌豆,咕嘟咕嘟冒着泡。朱祁镇捧着粗陶碗,蹲在晒谷场边,和张百户、老农挨在一块儿喝粥——青稻穗带着点微甜,粟米瓷实,豌豆软嫩,比宫里的山珍海味还香。
“等稻子熟了,这粥里就放新碾的米,”老农喝着粥,眼睛亮闪闪的,“到时候晒谷场要搭得更大,把村里的人都叫来,热热闹闹吃一顿!”
朱祁镇点头,咬了口早上带来的杂粮馒头:“我还要带着宫里的人来帮忙割稻子,就像插秧那样。对了,宣府的总兵要是有空,也让他来,尝尝咱们京郊的新米粥。”
正说着,远处传来小太监的声音——是太皇太后派来的人,说宫里炖了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