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吃饱了吧 > 第64章 台下的人开始写剧本

第64章 台下的人开始写剧本

    第64章 台下的人开始写剧本 (第2/2页)

,故事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韩十三察觉到民间创作热情高涨,立即提议举办“百姓名篇汇演”,不限题材,不论出身,凡真实记录皆可登台。他亲拟告示:“从前是我们在讲你们的故事,现在,请你们来讲自己的命。”消息一出,应者如云。崔明远暗中指使门客撰写《伪民谣辨》,斥其“俚俗不堪,淆乱视听”,并买通书肆拒收《灶台录》。

    (4)她的影子,走出了光

    柳扶风未再依赖苏清商过往模板,而是带领一群失语者创立“默剧社”,全靠肢体与面具演绎《听雨的人》。首演之夜,全场熄灯,观众手持荧石片随节奏轻晃,宛如星河流动。裴照现场配乐,沈砚秋坐于台侧,以手抚地感应节拍,实时调整演出速度。落幕时,千人静默起立,有人低声啜泣,有人攥紧拳头。连巡防衙役都忘了驱赶。

    (5)他的棋,落在字缝间

    谢知节借史官身份调阅近年各地灾情奏折,发现朝廷记录多为“伤亡轻微”“民心安定”,与《灶台录》中血泪细节天差地别。他悄然将两份文本并列刊印,取名《双录对照》,托老御史带入朝会。更有意思的是,他在每页边缘留下空白,邀请官员批注感想。不出三日,内阁大学士朱秉文竟在 margins 写满批语:“吾辈居庙堂,何曾闻此哭声?”

    (6)她说,笔比鼓更响

    苏清商终于现身镜湖讲坛,却不发言,只将一方雕花木箱交给韩十三。箱中是她亲手整理的三十年现代综艺策划案残稿、粉丝运营手册、危机公关话术集——全部改写为古文笔记,题为《声势录》。她只留一句话:“我不教你们怎么做,我教你们怎么想。”当晚,韩十三召集骨干彻夜研读,最终定下新规:每月发布“民声议题”,全民投稿,优胜作品由专业班子改编演出,并署原作者名。镜头定格在第一期议题公告牌上:“下个月的主题——《谁偷走了我们的春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