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背刺 (第2/3页)
剩下窗外隐约传来的操场上体育课的口哨声,以及彼此紧张的心跳声。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林小圈挺直了背,像一株倔强的小草,迎接着四面八方投来的、复杂各异的目光。他的脸颊开始发烫,但他强迫自己抬起头,看着前方。
终于,在教室的角落,张小强——这个拥有百年灵魂的七岁孩童,内心经历着剧烈的挣扎。他知道举手的后果,但他更无法忍受让年幼的儿子独自承受这份全班的孤立。他迟疑地,几乎是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将右手从课桌上抬起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高度,肘关节甚至没有完全离开桌面。这个动作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死寂的教室里,却像一面孤独的旗帜。
然而,除了他,再没有第二只手举起。
那片期待的森林,没有出现,只有他这一棵微弱的小草,在无形的压力下艰难地维持着姿态。
孙老师的目光在张小强的手上停留了半秒,眼神微冷,随即移开。她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不是一个笑容,而是一种掌控全局的、冰冷的满意。
“看来,”她的语气依旧听不出喜怒,但“看法”二字却被她咬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微妙的、定性的重量,“只有两位同学和老师有同样的‘看法’。”
这句话像是一道赦令,紧绷的空气瞬间松弛,却又弥漫开另一种更令人难堪的尴尬。
下课铃像是救赎般响起。
孙老师刚宣布下课,拿起教案准备离开,林小圈就“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小脸因为激动、委屈和一种被背叛的愤怒涨得通红,像要滴出血来。他猛地转向那几个刚刚在课堂上深深低下头的同学,声音因为情绪激动而有些尖利:
“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举手?”他指着其中平时抱怨最多的一个男生,“王涛!你明明昨天还跟我说孙老师偏心,只让李华当领操员!还有你,李静!你说老师从来不点你回答问题!”
他直言不讳的指责,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划破了那层虚伪的平静。那几个被点名的同学愣了一下,脸上迅速浮现出被当众戳穿的恼羞成怒。
“谁……谁说了!你别瞎说!”王涛梗着脖子反驳,眼神却闪烁不定。
“就是,你自己顶撞老师,还想拉我们下水!”李静也赶紧附和,语气带着急于撇清的慌张。
“你们现在这样,就是在背刺我!”林小圈几乎是吼出了这个词,声音里带着哭腔和无比的失望。
“背刺”这个词,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虽然当时只激起了一圈尴尬的涟漪,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它却成了围绕在林小圈身边,挥之不去的魔咒。
每当他从走廊经过,总有那么几个男生,以王涛为首,会互相使个眼色,然后故意在他身后或身旁,用一种夸张的、戏谑的、模仿着电视剧里反派腔调的语调齐声喊:
“背刺!背刺!背刺!”
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路过的同学听见,也像一把把钝刀子,一下下,精准地扎在林小圈敏感的心上。他开始回避人群,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加快了脚步。课间休息,他也宁愿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或者去厕所隔间里待着,不愿意面对那些异样的眼光和窃窃私语。
“妈妈……”放学路上,林小圈用力踢着路上的小石子,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那些无辜的石子上。他的声音闷闷的,充满了困惑、愤怒和难以言喻的悲伤,“他们凭什么那么叫我?我说的是实话!他们自己不敢说,我说了,他们还要笑话我!孙老师都公开说了那四点了,他们却只敢来笑话我!”
他感到的是一种双重的背叛——既来自老师的公开“审判”和压制,更来自同伴的事后嘲讽和孤立。这种来自同龄人的伤害,往往比成年人的权威打压更具腐蚀性。
顾无双心疼地搂住儿子单薄的肩膀,眼神却异常冷静和锐利。她没有像寻常母亲那样只是口头安慰,而是立刻拿出了手机,开始有条不紊地联系几位她相熟、并且孩子也在这个班的家长。她的语气温和但坚定,巧妙地询问着近期班级里的情况。
很快,真相如同剥茧抽丝般浮出水面。好几个孩子都在家长的耐心询问下,证实了林小圈的说法——孙老师的偏袒在班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很多同学都私下里感到不满,只是没有人敢像林小圈那样当面说出来。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顾无双拨通了孙老师的电话。
“孙老师,您好,我是林小圈的妈妈。”她的声音依旧保持着礼貌和温和,但措辞却不容置疑,“我了解到昨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情。首先,小圈在语文课上写英语作业,这是他不对,我们作为家长已经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
她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关于他提出的那四点意见,我也和几位家长沟通了一下。孙老师,小圈会指出这些,恰恰是因为他信任您,希望您能变得更好,更公平。他是一个对是非对错看得很重的孩子。”
她的语气稍稍加重:“可您却用那种方式,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孤立无援。其他孩子不敢说真话,不是因为他们认同您,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害怕成为第二个林小圈。这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对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只能听到细微的电流声。孙老师似乎没有料到顾无双会如此直接,并且掌握了其他家长的反馈。
在家里,林小圈的爷爷林大年和奶奶于如烟知道了这件事,不住地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