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狠人孙承宗! (第2/3页)
“阁老,大明虽大,不过人力有时限,各司其职即可。
无淤泥,焉有荷花?”
话音未落,崇祯起身,向孙承宗施礼。
这一礼,既是请托,也是承诺。
“朕在此向阁老保证,大明再无权宦祸乱。
为国者当以兴国为先,朕愿为此负尽天下非议,望阁老鼎力助朕。”
孙承宗回礼如山,“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帝王的坦诚让这位老将热血沸腾。
他看见了大明的希望。
同时他也明白,魏忠贤并非是他要耗费精力的对手。
他要守好自己的一隅,守住军国之策。
君臣两人在三言两语间,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信任。
“这是曹文诏给朕的斩建奴之法,阁老过目。”
孙承宗看过却缓缓摇头,低声吐出两字……器小!
器小,并非贬人之语。
而是格局不同。
孙承宗认可曹文诏的勇猛与计策。
只是认为此计止于表象,未触及根基。
孙承宗展开那本密册,指着一页页买卖账目,“盐、茶、铁……等物资,看似寻常,实则把建奴与鞑靼连成一条供应链。
八大晋商把物资与器械输入建奴,建奴才能靠这些与鞑靼换马。
有马,有器,有药,他们的骑兵才成了气候。
臣认为应当切断与建奴的一切互市,令其不得一粒米、一丝茶、半件铁器。
再对鞑靼开放边贸,以物资诱其与大明贸易。
建奴被掐断,鞑靼物丰,必先攻鞑靼。
鞑靼得所需,生计丰足,反而会向建奴开战,内外相争,自乱其营。”
崇祯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便是……卡脖子!
第二个词则是……经济战!
猛人果然是猛人。
直指问题核心。
盐茶等物资,对于鞑靼而言是生活必需品。
他们靠马匹等物资与建奴交换。
只要大明断了建奴的物资供给,鞑靼只能转头和大明交换。
建奴得不到物资供给,只能抢。
大明这边墙高兵猛,抢不到,只能去欺负已经和大明互市,吃得脑满肠肥的鞑靼。
鞑靼得到大明的补给,自然认为自己强的可怕。
这么强了,不能打给自己提供物资的爸爸。
只能去欺负缺少物资的建奴。
此计毒就毒在这是阳谋。
就算他们明知如此也不得不就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