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年俗灯暖定婚期 (第2/3页)
,引得不少人前来购买养生膏。
科普台那边格外热闹,周先生的学童们排着队,念着沈砚写的“防毒三字经”:“冬菇鲜,需晒干;霉变物,莫沾边;若发热,先断食;解毒茶,金银花……”朗朗上口的口诀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沈砚则在一旁耐心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如何辨别霉变食物,遇到中毒症状该如何急救。有个穿绸缎的夫人问道:“沈医官,我家丫鬟昨天误食了发芽的土豆,上吐下泻,是不是中毒了?”沈砚连忙说:“发芽土豆含龙葵素,正是中毒症状!快给她喝些甘草绿豆汤,再用银针扎内关、足三里两穴,要是症状没缓解,就来‘晚砚堂’找我们。”夫人连忙道谢,还买了好几罐解毒茶包。
中午的时候,摊位前的人渐渐少了些,林晚和沈砚刚要歇口气,就见孙老丈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拿着个精致的木盒。“林丫头,沈小子,恭喜你们啊!”孙老丈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方雕刻精美的端砚,砚台上刻着“琴瑟和鸣”四个字,纹路细腻,一看就是精心打磨的。“这是我年轻时收藏的端砚,送给你们当定情信物。我已经跟周先生商量好了,等过了正月十五,就让他做媒,去林丫头的‘娘家’走一趟——虽然林丫头家人不在身边,但咱们西市的街坊都是你的娘家人,定要风风光光把你嫁出去。”林晚接过端砚,砚台带着温润的触感,心里满是感动:“谢谢孙老丈,您想得太周到了。”沈砚也拱手道谢:“有劳孙老丈和周先生费心,婚事的细节,我们还想听听各位长辈的意见。”
傍晚时分,年俗节的灯笼全部点亮,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西市的街巷,映得雪地上都泛着红光。“晚砚堂”的摊位前挂起了特制的走马灯,灯上画着林晚和沈砚从相识到相爱的场景:第一次在破庙相遇、一起筹备“晚砚堂”、开业时的热闹、救治病人的场景……走马灯转动起来,光影交错,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沈砚牵着林晚的手,走到西市的牌坊下,这里的灯笼最是密集,照亮了彼此的脸庞。“林晚,”沈砚从怀中掏出个锦盒,里面是一枚金簪,簪头是一朵镂空的梨花,花蕊处镶嵌着颗小小的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