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次“作弊” (第2/3页)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狂喜和荒谬感的电流,瞬间窜遍了小林的全身!他的心脏“咚咚咚”地狂跳起来,血液冲上头顶,让他感觉一阵眩晕。
“你……你真的知道?!”他一把抓住林晓的胳膊,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眼睛瞪得像铜铃,里面闪烁着难以置信和极度渴望的光芒。
[少年心中的OS:老天爷!佛祖!上帝!不管是谁!这是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那我岂不是……]
“嗯。”林晓点了点头,感受着手臂上传来的、少年因为激动而无法控制的力道。这种对高分的渴望,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次67分之后,我被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训了整整一节课,还被罚抄了十遍卷子。”
那段不愉快的记忆,此刻却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
“快!快告诉我!考什么?!”小林急切地摇晃着林晓的胳膊,之前的沮丧和愤怒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此刻他满脑子都是“逆袭”两个字。
林晓却没有立刻回答。他看着少年那副急切的样子,心中掠过一丝迟疑。这样……真的好吗?利用未来的信息,去“作弊”?这会不会让他产生不劳而获的依赖?会不会干扰他本该踏踏实实打下的基础?
但当他看到小林眼中那几乎要溢出来的、对“成功”哪怕只是一次小小成功的渴望时,那丝迟疑又动摇了。对于一个长期在失败阴影下挣扎的少年来说,一次正面的、强有力的反馈,或许比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更能激发他的信心和动力。
“我可以告诉你,”林晓缓缓开口,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这不等于你把答案背下来就行。数学,需要理解。我告诉你考点,你需要自己把它们弄懂。否则,下次换一套题,你还是不会。”
“我懂!我懂!”小林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你快说!是哪几个知识点?!”
林晓沉吟了一下,开始在脑海中搜索那片被尘封的记忆碎片。高中的数学知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早已生疏,但关于那次让他印象深刻的小测验,一些关键点却意外地清晰。
“主要考察三个部分,”他组织着语言,尽量让自己显得专业一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重点是韦恩图的理解和应用;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域求解,特别是含有根号和分式的;还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是含参数讨论的题型。”
他每说一个,小林的眼睛就亮一分。这些都是最近正在学的内容,也是他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的难点!
“大题呢?大题考什么?”小林迫不及待地追问。
“大题第一道,是集合和简单逻辑的综合应用题,关于班级选课人数的,”林晓努力回忆着,“第二道,是求一个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奇偶性。第三道……是解一个含有参数a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要求根据a的取值范围讨论解集。”
他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着题型,甚至隐约记得最后那道大题,因为参数讨论不完整,他当时被扣了不少分。
小林听得目瞪口呆!太详细了!详细得让他头皮发麻!这简直就像……就像他已经提前看过试卷了一样!
狂喜之后,一股寒意又悄然爬上脊背。这个男人……不,这个未来的自己,真的太可怕了!连二十年前一次微不足道的小测验都记得这么清楚?!他这些年,到底是怎么过的?是不是每天都在反复咀嚼这些失败的细节?
[少年心中的OS:他该不会是个变态吧……专门记自己倒霉事的变态?]
这个念头让他打了个冷颤,但很快又被即将到来的“翻身”机会所带来的兴奋压了下去。管他呢!先过了明天这关再说!
“集合……函数定义域……一元二次不等式……”小林嘴里念念有词,迅速跑到墙角,从那个鼓鼓囊囊的书包里翻出皱巴巴的数学课本和练习册,又翻出一支咬得坑坑洼洼的自动铅笔。“快!具体是哪些题型?例题有没有类似的?”
看着瞬间进入“战斗状态”的小林,林晓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走到沙发边坐下,拍了拍旁边的位置:“过来,把书拿来。”
这一夜,老房子三楼那扇窗户里透出的灯光,亮了很久。
窗外是万籁俱寂的拆迁区和清冷的月光,窗内是两个“林晓”凑在昏黄灯光下,一个教,一个学。
场景充满了奇异的违和感——一个三十六岁、刚经历失业失恋的落魄男人,在给一个十六岁、穿着校服的自己,讲解高中数学题。
“你看这里,根号下的东西必须大于等于零,分母又不能为零,所以取交集……”
“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先看二次项系数正负,决定开口方向,然后再计算判别式,根据判别式的结果和开口方向,来判断解集……”
“含参数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讨论!讨论参数等于零、大于零、小于零的情况!你之前就是死在这里!”
林晓讲得很耐心。他发现自己虽然多年未接触,但一旦沉浸进去,那些沉睡的知识点仿佛被唤醒了些许。而且,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视角,结合未来工作中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他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数学知识内在的脉络和关键。
[林晓心中的OS: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