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二十个大帝之姿弟子的命运 > 第四章寻根

第四章寻根

    第四章寻根 (第3/3页)

的官员,出于对王坤权势的恐惧,隐退了下来。他顺着这个方向打听,终于在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隐居的前御史大夫李文博。

    李文博当年因多次弹劾王坤被王坤以罢官罪名罗织,从此隐居农村,不问世事。当苏砚之带着密信和证据找到他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先是一惊,继而长叹一声,眼神里满是愧疚:“景渊是我的挚友,当年看着他被人诬陷,我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些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自责。”

    “李前辈,晚辈知君有苦衷。”苏砚之躬身行礼,“今证在手,晚辈恳请指点迷津,何以将王坤扳倒?””

    李文博看着桌上的账本和书信,沉默了很久才开口:“王坤党羽众多,皇上虽英明,也被他蒙蔽了很多年。”仅凭这些证据,恐怕很难动摇他的根基。除非……能找到一个分量足的人,在皇上面前揭发这件事。”

    “不知前辈所言之人是……”

    “今天的王子。”李文博压低了声音,“太子殿下一直不满王坤的独断专行,只是始终缺乏将他拉下马的机会。”“如果能得到太子的帮助,这件事才有胜算。”

    苏砚双目一亮。虽然身在道门,但也听闻太子赵衡仁厚正直,与王坤素来不和。只是太子与苏家素无来往,怎么能让他相信自己自己呢?

    似乎识破了他的疑虑,李文博站起来:“老夫与太子殿下有旧交,当年是他的老师。”我带你去看他,能成功,就看你的造化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文博带着苏砚之来到京城郊外一处偏僻的宅院。宅院虽不奢华,但戒备森严。走进内院,只见一名身着青色素服的中年男子坐在石桌前读书,面容儒雅,目光中透着一股皇室特有的威严。

    “王子殿下。”李文博上前敬了个礼。

    中年男子抬头一看,正是太子赵衡。他看见李文博身后的苏砚之,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当苏砚之拿出那块“苏”字玉佩自报家门时,赵衡猛地站了起来,眼里满是诧异:“您是景渊哥哥的儿子?””

    苏砚之躬身行礼:“正是苏砚之的晚辈。””

    赵衡长叹一声,神情复杂:“景渊兄被冤之事,我当年一直耿耿于怀。”那时,我还小,虽知其中有诈,却无力阻止。这些年,王坤权势日盛,把持朝政,我早已按耐不住了,只是苦于没有证据罢了。”

    苏砚之连忙把木盒里的证据呈上:“殿下,这是王坤当年诬陷我父亲的实证,也请殿下过目。””

    赵衡拿过证据,认真地翻看起来。越发凝重,最后猛地一拍石桌,怒声道:“王坤老贼,竟敢这样欺上瞒下,构陷忠良!””他看向苏砚之,眼中满是赞许,“砚之贤侄,你放心,此事我定会管到底。有了这些证据在手,就一定能让王坤伏法!“

    接下来的几天,太子赵衡暗中部署。他先将证据悄悄呈献给皇上,又联络朝中几个对王坤不满的旧臣,同时调动自己的亲信力量,以防王坤狗急跳墙。皇上看到证据后,龙颜大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信奉多年的宰相,竟是这样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当即下令,命太子彻查这件事。

    消息传到相府,王坤又怒。他深知事情败露,自己必死无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亲信党羽和私养的死士召集起来,准备起兵谋反,夺取皇位。不过,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太子爷监视得严严实实。当他带着人马冲出相府等他的却是皇子早就布下的天罗地网。

    一场激战后,王坤起义军被彻底镇压,他自己也被活捉了。皇上亲自审理此案,在铁证面前,王坤没有办法抵赖,只有认罪伏法。最终,王坤被判死刑,并抄去了家产;当年参与诬陷苏景渊的官员也被一一清算,有的被罢官放逐,有的被斩首示众。

    皇上感念苏景渊的忠烈,下旨为他平反昭雪,恢复苏家的名誉,并赏赐千亩良田和百两黄金,由苏砚之主持,重修苏府。

    消息传到苏家老宅,族人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失散多年的族人重新聚集在一起,齐心协力清理废墟,重建家园。苏砚之站在苏府的废墟前,望着族人忙碌的年迈的族叔在指挥手艺人,年幼的族人在搬运砖瓦,孩童在院子里追逐嬉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明媚。他终于洗刷了父亲的冤屈,找到了失散的族人,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根。就在这时,他突然感到身体里的灵力猛地涌动起来,原本卡在元婴门槛的修为豁然开朗,他的身体里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息——他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破到了金丹期!

    苏砚之闭上双眼,感受到体内涌动的灵力,心里豁然开朗。师父说他有“大帝之姿”,他也曾想过,这不过是指修法的高深而已。直到今天,他才明白,所谓的大帝之姿,需要的强大的实力,还有坚定的守护的责任,以及那份寻根问祖的执念,不忘初心。

    “公子,族叔叫你过去看看新房图纸!””阿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苏砚之睁开眼,脸上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他转身向人群走去,玄色道袍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苏家的新篇,才刚刚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