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武帝的教诲 (第2/3页)
,肯定会受到社会潮流的赞同啊!
顿了一顿,武帝接着道,“扯远了,沙门,咱们接着讲孝经,因为孝经的流传天下,早已深入人心,由孝之一字把“家”延伸为了“家族”,同族之间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在普通百姓的范围内当然是好的,出了事情为官府节省人力物力,但直到前汉时,经常有退隐田园的大儒在家乡开课授学,在当时来讲,开启民智,以利教化,对朝廷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当政者非常支持,而百姓出于知识的渴望,出于搏一个好的出身,纷纷入读,这样讲你了解吧?”
司马遹点点头,当年的刘皇叔不就是逢人就讲某家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山之后,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卢植,当时多少人屁颠屁颠地归于刘某人的麾下,最有名的糜芳不就是又送军械粮草,又是送了一个大美人妹妹给了那个老单身汉吗?可见这一个好的出身在这个士庶分歧严重的社会有着很大的作用!
等司马遹回过思绪,武帝接着道,“那时天下有多少读不起书的寒门学子都纷纷归于他们的名下学习经学礼仪,这些人在朝中有人脉关系,在地方上又有了声望,接着家族中的子弟又出任为官,久而久之,门生故吏遍天下,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利益团体,比如当年,最有名的就是号称“四世三公”的弘农杨家,汝南袁家,他们用什么维持这些个家族,就是一个简单的孝字和天下的人望,家族子弟对族中长者的孝,学生对老师的孝,都会使得这些这些家族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不是整个国家容不下它,就是它容不下整个国家!你看最后,那袁氏不是反了大汉吗?”
当然,武帝还没有讲的是当初他司马家不也是不容于曹氏,才有了今天的大晋吗?讲了这么多,武帝也有点累了,“这有许多话朕本不应该讲,起码不应该现在讲,今天讲了出来就是为了让沙门你树立起自己是大晋继承人这个观念,要时刻把自己放在未来国君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一个简单的孝字可以延伸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以后你学《大学》《尚书》《论语》时,对于里面提出的治国理念,施政方针,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
在回东宫的路上,司马遹也想了很多,今天武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