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暗涌 (第1/3页)
“破晓”行动最终阶段的启动,如同在紧绷到极致的弓弦上射出了最后一箭。星火之城外围的“希望锚地”,瞬间化作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复杂、也最绝望的工程奇迹的诞生地。
没有盛大的奠基仪式,只有争分夺秒的沉默与汗水。巨大的全息设计图悬浮在锚地中央,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阵法师、工匠们,操着各种口音的简化通用语,甚至直接用手势和图纸交流,围绕着一个个模块化的舰体分段,日夜不休地奋战。
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与规则和时间的搏斗。
材料难关: “九州号”所需的许多特种合金和能量导体,在地球现有工业体系近乎崩溃的情况下极难获取。王猛亲自带领最精锐的“龙牙”小队,冒险深入被“归墟”能量场边缘侵蚀的废弃工业城市和军事基地,在变异体和空间裂缝的威胁下,抢夺关键设备和原料。每一次归来,都伴随着减员和伤痕,带回的物资却杯水车薪。
技术融合: 苏晏领导的联合团队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将科幻般的聚变引擎、量子导航系统与北非的生命符文、印加的太阳星轨石板、华夏的周天星斗大阵完美契合,而非简单拼接。一次引擎试车时,因聚灵阵能量回路不匹配,导致局部过载爆炸,险些炸毁半个建造坞,牺牲了数十名顶尖技术人员。失败和鲜血,成为了常态。
规则侵蚀: 最诡异莫测的威胁来自“归墟”本身。即便有陈观维持的《万里江山图》结界,那无孔不入的虚无意志仍会偶尔渗透进来,导致精密仪器突然失灵、刚刚锻造好的舰体部件莫名出现“老化”痕迹、甚至参与建造的人员会突然陷入短暂的“存在感迷失”状态。这迫使工程不得不加入大量针对性的“秩序稳定符文”刻画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复杂度和时间。
陈观坐镇星火之城核心,他的状态成为了整个工程的“晴雨表”。维持巨大结界对抗持续增强的“归墟”压力,已让他心力交瘁。同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