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供销社社长的投资 (第1/3页)
    社长看着报纸上内容,眸子微闪,建立卫东学校,又帮着王主任将扫盲班办起来,成为南锣鼓巷典型。
    甚至还帮着轧钢厂的安全生产,这是歹竹出好笋。
    陈老根那软骨子,老好人,竟然也能生出这样儿子?
    社长沉吟半晌:“以后上山下乡的拉货的事儿,别让陈老根去,让他没事就帮着在货运联社,修修车。”
    “哎!”
    白队长心中羡慕,他和陈老根一样,都是拉黄包车出身的,过去陈老根混得还不如他呢,解放后他就被联社任命为车队长。
    陈老根呢?要不是当初和文三救了那位大人物,人家送他一辆黄包车,恐怕入股货运联社的资格都没有。
    但现在,人家靠着儿子挺直了腰板儿。
    等车队长离开,社长又去了政工股的办公室:
    “佘股长,你们政工股是供销社分管人事的,回头关注一下,陈老根同志。
    他工作认真积极,尤其这次夏天我们下乡收购农资,我看他对山货,日杂,像是蜜枣分类,都挺有心得。
    回头有空缺,给他调到日杂门市部去。”
    佘股长听了社长的话,心中一凛,这陈老根,是走了什么门路?
    竟能让社长主动调动到日杂门市部,要知道,日杂门市是有升溢款的,这可是肥缺。
    平时一百块钱的货,卖完了,盘出来一百五甚至一百八。
    这里面有扣称的原因。
    像是打酒的酒提,有着长长的柄,底下是量酒用的杯子,但是店里可以做点手脚,沿着杯口剪掉一点,酒打上来,酒提看上去是满的,实际上少不少。
    还有酒提应该是平的,他们却可以将它顶上去一些。
    盐巴,盖上一个半干的毛巾,受潮,就会增加重量。
    五十斤蜂蜜桶里,掺两斤米汤都是淡淡的白色,搅和均匀了根本看不出来。
    至于酒兑水,除了一些特殊品种,九成九不会兑水,因为酒兑水会变苦,一般供销社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但是53.5度的酒和50.5度的酒,每斤都一斤的差价,普通人喝不出来,也就老酒鬼能尝出来,这么换着一挂,一斤又能赚一毛差价。
    所以说,供销社工作为何风光?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体面,而是因为他们手中把控着各种物资。
    社长觉得陈老憨这儿子不简单,大学生,毕业就是干部,还是四九城铁路局研究所这样的技术人才,又上报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