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规程初成 (第2/3页)
编写过程中,他不断在脑海中模拟弟子们执行时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药材获取是否方便?步骤是否过于繁琐难以记忆?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变通?
为此,他特意向王执事申请,在药堂内挑选了两名识得几个字、手脚麻利的外门学徒,先行传授这套规程。他并非照本宣科,而是采用“讲、演、练”结合的方式。先讲解原理与步骤,再亲自示范,最后让学徒相互模拟操作,他在旁纠正。
“陈师兄,这冲洗……非得用煮开的水吗?山涧活水不行吗?”一名唤作张诚的学徒挠头问道。
陈实耐心解释:“山涧水看似清澈,实则内含无数肉眼难见之微小生物,入伤口易致溃烂红肿。煮沸可杀灭大多此类生物,更为稳妥。若无条件,流动清水亦比污浊之水强,但煮沸之水最佳。”
另一名学徒李芸则在练习缝合时,总是掌握不好力度,要么过浅缝合不牢,要么过深加重损伤。陈实便手把手教导,让她反复在准备好的猪皮上练习,体会针尖穿透的力度与深度。
这个过程,对他自己亦是梳理与升华。他发现,在专注于教学和思考规程细节时,只要不是极度耗神,那“被动修炼”的状态竟能维持得更久一些。仿佛这部分心神劳作,与内息运转并非完全冲突,当心神沉浸于某种有规律的、非情绪剧烈波动的活动中时,反而能为那“背景程序”提供一种奇特的稳定环境。
心神之用,亦有动静之别。 他隐隐有所悟。
旬日过去,两名学徒已能较为规范地处理轻微和中度创伤。陈实将他们的反馈——哪些步骤容易遗忘,哪些描述可能产生歧义,哪些药材在野外不易获取需找替代——一一记录,反复修改规程草案。
这日,他正在伏案修改,将“通用止血散”的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