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金堆镇上 (第1/3页)
在大王庄守山人的窝棚滞留了两日。
得益于王执事精妙的方药与持续的金针渡穴,那产后血崩的妇人总算将那口元气死死吊住,未曾反复。而那个孱弱的婴孩,则在陈实每日数次、极其耗费心神的温和内息滋养,以及庄中一位奶水充足妇人定时的哺喂下,竟奇迹般地挺了过来。生命迹象趋于稳定。
“陈先生”之名,在大王庄已近乎神明。
第三日清晨,王执事决定不再耽搁。留下方子和调养嘱咐后,队伍重新上路。离开时,村民倾巢相送,感激涕零。
通往金堆镇的道路平坦了许多。午时刚过,一座远比张家集规模更大、更为繁华的镇甸便出现在眼前。青石镇墙,人流如织,市井喧嚣,气息扑面而来。
镇门处,几位身着绸衫的乡绅已在此等候。为首者年约五旬,面皮白净,三缕长须,眼神精明而急切。他身后跟着一个背负药箱、年纪约莫六十的老者,老者脸上并无多少“惴惴不安”,反而带着一种混合了期盼、好奇与些许见到高人时的恭敬神色。
见到王执事一行人,尤其是他们身上显眼的华山派服饰,那为首乡绅立刻快步迎上,脸上堆起热情而不失恭敬的笑容,远远便拱手作揖,并清晰报上身份:
“可是华山派的王仙长与陈先生当面?在下金堆镇 镇长孙守业 ,携本镇父老,恭迎仙长大驾!仙长一路辛苦!” (修正点一:明确自我介绍身份)
王执事神色平淡,微微颔首还礼:“孙镇长有礼。贫道奉掌门之命,前来贵地义诊,叨扰了。”
“不敢不敢!仙长与陈先生能来,乃是我金堆镇百姓之福!”孙镇长连连摆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往队伍中扫视,最终落在气质沉静、虽面色仍带些许苍白却眼神清亮的陈实身上,脸上的笑容更盛,“这位想必就是近日传扬开的‘仁心妙手’陈先生吧?先生在大王庄起死回生的事迹,已传至敝镇,令人敬佩啊!”
陈实心中微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