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苏清音请求 (第1/3页)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十字坡赌斗的硝烟与血腥气,在阳谷县百姓的茶余饭后渐渐淡去,最终沉淀为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谈资。金海“金状元”的名头愈发响亮,不仅因其富甲一方,更因其“挫败东京权贵”的事迹,平添了几分草莽英雄般的色彩,连带着“五粮液”的美酒,也似乎多了几分豪迈之气。
武松的伤势在鲁智深的护送下回二龙山静养,那里有熟悉草药的山民和更清净的环境。金海双臂的肿痛也日渐消退,只是那日与生铁佛硬撼的酸麻感,仍偶尔会提醒他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这日午后,金海正在书房翻阅各地送来的、经由苏清音批注后的简报,越发觉得此女之能,堪称经天纬地。正感慨间,门外传来轻柔的脚步声,随即是苏清音清越的声音:
“东家可在?”
“清音小姐?快请进。”金海放下简报,起身相迎。
苏清音推门而入,依旧是一身素净的月白裙衫,乌发如瀑,仅以一根玉簪轻绾。她手中拿着一卷新绘的草图,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惯有的审慎与锐利。
“东家,伤势可大好了?”她先是例行问候。
“已无大碍,劳小姐挂心。”金海请她坐下,亲自斟了杯茶。
苏清音微微颔首,将手中的草图在书案上铺开,开门见山道:“东家,十字坡之事,虽险胜,却也为我们争得了至少一年的喘息之机。高衙内纵有万般不甘,白纸黑字的赌约在,他背后之人也要顾忌吃相,短期内应不会再以这等江湖手段明目张胆地前来寻衅。此乃天赐良机,我们须调整策略,不可再如之前般一味求稳、韬光养晦了。”
金海精神一振,知道苏清音必有高见,正色道:“小姐请讲,金海洗耳恭听。”
苏清音指尖轻点草图,上面勾勒着金海目前涉及的酒楼、酒坊、等产业脉络,以及周边州县的示意图。
“其一,加快发展速度。”她语气果断,“‘金状元’酒楼加盟体系已然验证成功,当借此声威,迅速向山东路乃至邻近的京东西路、淮南东路扩张,抢占优质地段,形成规模效应,让‘金状元’三字,深入人心。‘五粮液’产量需进一步提升,除了满足本地及加盟店需求,更要利用漕运之利,远销江南、荆湖,乃至试探京师市场。此外,产业需多种化。”
她抬起明眸,看向金海:“盐铁官营,我们碰不得。但丝绸、茶叶、药材,乃至海外香料、珍宝贸易,皆有利可图,且能分散风险。东家可先择一二尝试,利用现有商路与人脉,逐步渗透。”
金海听得连连点头,苏清音的规划,正是将他内心模糊的蓝图清晰化、具体化,而且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小姐所言极是!只是……摊子铺得太大,管理、人手、资金,压力不小。”金海提出现实顾虑。
“这正是我要说的其二。”苏清音从容道,“东家需加强自身。经此一役,当明白在这等世道,钱财虽重要,却非万能。若无自保之力,终是为他人做嫁衣。”她的目光落在金海依旧算不上粗壮,却隐含力量的手臂上,“东家天赋异禀,气力远超常人,此乃得天独厚之资。切不可满足于此,或一味依赖武都头、鲁大师等外力。他们虽义气,却各有牵绊,不可能时刻护佑左右。”
她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郑重:“东家当有意识地寻师访友,或搜集功法,系统锤炼武艺。不求出类拔萃,但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