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虚实相间 (第1/3页)
利州城外的旷野上,风卷着尘土,扬起阵阵沙雾。速不台的战书递出后的第一日,蒙古军的小股骑兵便开始在城下游弋,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不时靠近城墙,射出几支冷箭,试探着宋军的反应。
“将军,蒙古人又在挑衅了!”城头的哨兵高声喊道,手中的长枪紧握,目光警惕地盯着远处那队来去如风的骑兵。
孟之继站在城楼之上,一身亮银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望着那队不过百人的蒙古骑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速不台这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想看看利州城防到底有多坚固,想看看我们的士气是否稳定。”
“要不要出城教训他们一下?”亲卫张诚按捺不住,上前请战,“末将带一队骑兵,定能将他们斩尽杀绝!”
孟之继摇摇头,目光扫过城下新挖掘的壕沟和密密麻麻的鹿砦:“不必。他们想试探,我们便让他们看。传令下去,弓箭手上弦,蒙古人靠近百步之内,不必请示,直接射杀。其余人等,继续加固城防,不得擅动。”
“是!”亲卫张诚虽有不甘,却还是沉声领命。
很快,城头上的宋军便做出了回应。当蒙古骑兵再次靠近时,一阵密集的箭雨呼啸而至,几名反应稍慢的蒙古兵应声落马,其余人吓得连忙调转马头,狼狈逃窜。
“将军,您看!”张诚指着远处逃窜的蒙古骑兵,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孟之继却没什么表情,目光落在那些新挖的壕沟上。工兵营的士兵们正顶着烈日,将一根根削尖的木桩埋进土里,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屏障。这些看似简陋的防御工事,在骑兵冲锋时,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光靠箭雨吓不退他们。”孟之继淡淡道,“速不台是沙场老将,这点损失根本不会放在眼里。接下来,他们的试探只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
果然,正如他所料,不到半日,蒙古军便再次来袭。这一次,他们带来了十架投石机,远远地对着城墙投掷石块,虽然准头不佳,大部分石块都落在了护城河外,却也激起了阵阵烟尘,试图扰乱宋军的军心。
“将军,蒙古人动家伙了!”张诚有些紧张,投石机的威力不容小觑,若是被他们砸开缺口,后果不堪设想。
孟之继却依旧镇定,指着城下的泥泞地带:“让他们投。那片低洼地被我们引了江水,地面松软,投石机的架子根本扎不稳,投不了几轮就得陷进去。”
话音刚落,城下便传来一阵惊呼。果然,几架靠近低洼地的投石机因为地面松软,机身倾斜,其中一架甚至直接翻倒在地,砸伤了几名蒙古兵。
城头上的宋军见状,纷纷大笑起来,士气为之一振。
“将军英明!”张诚由衷赞叹。
孟之继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嘉陵江的方向。江面上,几艘宋军战船正在游弋,船头的士兵严阵以待,那是孟之经率领的水师。按照约定,他们将沿江布防,一旦大战开启,便从水路登陆,或支援城头,或袭扰蒙古军的侧翼,形成夹击之势。
此时的孟之经,正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利州城的动静。看到蒙古军的投石机陷入泥泞,他不由得笑了起来:“三弟这法子,果然管用。速不台的骑兵再厉害,到了这泥潭里,也得变成跛脚鸭。”
“将军,我们要不要靠近一些?”身旁的副将问道,“若是蒙古军从水路进攻,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孟之经摇摇头,放下望远镜:“不必。我们离得太近,反而会引起速不台的注意,打草惊蛇。保持这个距离,既能看清城头的信号,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支援,正好。”
他指着船舱:“让弟兄们抓紧时间休息,检查火油和火箭,一旦开战,我们的任务就是烧掉蒙古军的粮草和战船,绝不能让他们从水路得到一丝支援。”
“是!”
第二日,蒙古军的试探更加猛烈。速不台似乎失去了耐心,派出了五千骑兵,分为三队,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虽然没有全力冲锋,却也摆出了强攻的架势。
东门外,蒙古骑兵试图越过壕沟,却被城头上的滚石和箭雨逼退,留下了数百具尸体;西门外,他们尝试用云梯攻城,却被宋军的长枪捅得人仰马翻;北门外,最是激烈,蒙古军甚至一度突破了第一道鹿砦,却在第二道壕沟前被拦住,最终只能撤退。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利州城下尸横遍野,蒙古军的进攻却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
城楼上,孟之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蒙古军撤退的背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两日的试探,虽然凶险,却也让他摸清了速不台的路数——依旧是蒙古军惯用的猛攻战术,倚仗骑兵的冲击力,试图速战速决。
“将军,蒙古人退了。”张诚递过来一壶水,“看这架势,他们是真的要等第三日,跟我们决战了。”
孟之继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在城防上:“决战之前,我们还有一件事要做。”他指着城墙内侧的民房,“让百姓们暂时搬到城西的空地上,把这些民房的门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