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捷报破局 (第1/3页)
利州城破的消息,像一道惊雷,在宋蒙战场的上空炸响。
孟之继率军入城的第三日,捷报便沿着嘉陵江水路,一路向东传往江陵。当快马斥候冲进帅府时,孟珙正靠在榻上,看着舆图上标注的川蜀防线,眉头紧锁。连日来的操劳让他咳嗽不止,脸色苍白得几乎透明。
“大帅!大喜!利州城破了!孟将军率蛮龙军与孟之经将军的水师合力,击溃阔端主力,现已收复利州!”斥候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孟珙猛地坐直身体,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是难以抑制的狂喜。他一把抓过斥候手中的捷报,枯瘦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逐字逐句地看着,连咳嗽都忘了。
“好!好小子!”孟珙看完捷报,猛地一拍案几,声音虽弱,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振奋,“果然没让我失望!”
亲卫连忙上前扶住他,生怕他激动过度伤了身子:“大帅稳住,保重身体要紧。”
孟珙摆摆手,眼中闪烁着精光:“我没事。之继这小子,心思比我想的还要深。”他重新看向舆图,手指在利州的位置重重一点,“利州是蜀地咽喉,他拿下这里,等于在蒙古军南北防线中间插了一刀,让成都、重庆的蒙军首尾不能相顾。难怪他从一开始就没想着退路,原来是要纵深穿插,搅乱整个战局!”
这一步棋,险到极致,也妙到极致。利州一破,蒙军在川蜀的部署彻底被打乱,原本胶着的围城态势顿时缓解——成都守将陈隆之可以喘口气了,重庆的宋军也能趁机休整,而邓州、蔡州的压力,无形中也减轻了大半。
“传我将令,”孟珙立刻吩咐道,“给蔡州的郭靖、黄蓉传信,告知利州大捷,让他们不必急于与塔海决战,稳住阵脚即可。再给枣阳、汉阳的守军下令,密切关注邓州蒙军动向,若塔海撤军回援四川,立刻出兵追击!”
“是!”亲卫应声而去。
孟珙靠回榻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日来的疲惫仿佛被这捷报冲散了不少,他望着窗外的阳光,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之继、之经,还有狱中的之缙,他们都是孟家的好儿郎。
利州大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川蜀大地。
成都城内,陈隆之正带着士兵修补被蒙军炸毁的城墙,听闻利州光复,顿时老泪纵横。他一把抓住传信的士兵,声音颤抖:“你说什么?孟将军拿下利州了?阔端败了?”
“是!陈将军!蛮龙军已经进驻利州,蒙古人在成都的围城兵马正在后撤!”
“好!好啊!”陈隆之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拍着城墙,对着士兵们喊道,“弟兄们!孟将军拿下利州了!蒙古人要撤了!我们守住成都了!”
城头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兵们互相拥抱,泪流满面。这些日子,他们在成都城下苦苦支撑,早已到了极限,利州的捷报,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重庆、阆州、夔州……凡是被蒙军围困的城池,都因这则消息而士气大振。百姓们自发地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抗蒙的热情,如同燎原之火,在川蜀大地熊熊燃起。
消息传到临安,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宋理宗赵昀正坐在御书房里,看着史嵩之递上的奏折,眉头紧锁。奏折里通篇都在说川蜀战局危急,请求朝廷与蒙古议和,以保全江南半壁。这些日子,主战派与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让他摇摆不定,心烦意乱。
“陛下,江陵八百里加急!”内侍匆匆闯入,手中捧着一封插着羽毛的捷报。
宋理宗心中一动,连忙接过。当看到“利州光复,阔端大败”几个字时,他猛地站起身,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好!好!孟珙果然是国之柱石,他的儿子们也如此勇猛!”
史嵩之站在一旁,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他没想到孟之继竟能创下如此奇功,这无疑会让主战派的声势大涨,对他极为不利。
“陛下,”史嵩之强压下心中的不快,上前道,“利州虽复,然蒙古势大,恐难持久。臣以为,仍需以安抚为主,不可……”
“安抚?”宋理宗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蒙古人打到家门口了,还谈什么安抚?孟之继以孤军入蜀,尚能大破阔端,我大宋难道就没人了吗?”
他走到龙椅前,朗声道:“传朕旨意,嘉奖孟之继、孟之经及蛮龙军将士,升孟之继为利州都统制,战时总领川蜀军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