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曹叡出招 (第1/3页)
这一年,是汉帝刘禅的建兴三年。
这一年,也是魏帝曹叡的太和二年。
但麋威很清楚。
在另一段历史里,因为刘备早早崩于白帝城,加上诸葛亮急于树立刘禅在益州内部的权威,没有隔年改元。
所以这年的年号已经排到了建兴六年。
六年春,诸葛亮一出祁山,因街亭之败,折戟而返。
赵云箕谷失利,次年就去世了。
马谡更是当年就被诸葛亮军法处置。
而这一世。
祁山也好,街亭也好,整个关西、关中,皆已经是汉土。
诸葛亮依旧是稳稳当当的汉丞相。
赵云的名位更胜前世,老当益壮。
马谡也在尚书台稳稳当当地当他的尚书郎,与其兄尚书令马良并称“二马”。
从这个角度来说,麋威还是挺自豪的。
不过与此同时,他的压力、烦恼也与日俱增。
首先当然是如何实现一统华夏这个最终目标。
大方向来说,自曹叡迁都河北之后,季汉问鼎中原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类比原本后世的另一段“三国”时代,也即北周、北齐、南陈。
季汉当下的地盘就跟北周相当。
而最终一统另一个三国的,也正是继承了北周的隋朝。
细微之处的差别,比如季汉多了湘水以西的荆州土地,而少了黄河三套地区,却都是无碍大局的。
因为江南的开发得等到唐宋人口大爆发以后。
而三套的开拓则要等到所谓小冰期结束之后。
人口的限制,气候的条件,都无法一蹴而就。
总之从历史经验来看,全面胜利是可以预期的。
关键是怎么做。
以及还要花多少年。
是十年,二十年。
还是跟另一个时空的西晋一样,要等到五十多年后?
真那样的话,自己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吧。
而且如果大分裂时代还要持续半个世纪,中原人口因战争持续性消耗。
那会不会重蹈历史上五胡乱华的局面?
自己好不容易穿越一趟,总不能再让衣冠南渡这种既丢面子又丢里子的破事再来一遍吧?
如果说这种烦恼,多少有点来自中年人茶余饭后的例行忧国忧民。
那麋威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