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排兵布阵 (第2/3页)
种种迹象表明,魏军的战略出现了重大转变。
    开始转守为攻。
    而原因也不难想象。
    虽然涑水上游源头的隘口被司马懿的人占据了。
    但靠近黄河河道的道路还是畅通的。
    辎重运输不便,不代表哨骑不能往来通讯。
    所以汉军很快就搞清楚是麋威那部人马往东突袭,一路深突到司马懿身后的老巢去了。
    确认了这个关键情报后,如张飞等老将,反而建议坚壁而守,以此最大限度地杀伤魏军的有生力量。
    但这时候,诸葛亮再次展现了强硬姿态,强令各部人马即刻往安邑方向靠拢,参与对魏军决战。
    除了赵云、冯习因为肩负看守关隘的任务不能轻动之外,就连赵云麾下的陈到都被诸葛亮给调了回来。
    一时间,以安邑为中心,涑水一线的六七万汉兵魏卒轰然作动。
    并重新开启了小规模的接触战,以抢占战场要点。
    到了十月中旬,双方都已经完成了兵员的集结。
    其中汉军方面。
    张飞部鏖战半年,剩余一万五六千兵马,诸葛亮本部五千,从各处又陆续抽调了一万,合共三万余员。
    而魏军方面。
    河东兵经过前期消耗,安邑城内还剩下二三千。
    司马懿和吴质带来的河北兵大部分时间在守关,消耗不多,还有两万左右。
    再加上自陕津翻山而来的万余河南兵,总兵力也超过了三万。
    双方可谓旗鼓相当。
    决战当日,天暗,无雪。
    双方均选择在涑水南岸列阵。
    这并非偶然。
    因为河东盆地是分为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两个子版块。
    而这两个子级盆地之间,是王屋山的西部余脉。
    正在涑水的北岸。
    若在涑北列阵,受到山脉地势影响,大军列阵、行进都要受限。
    很容易就会被对手针对。
    而诸葛亮、司马懿、包括张飞,都是既熟悉兵事,也了解对手。
    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更别说安邑城就在涑水南岸,正是此战的焦点所在。
    不可能绕开这个地方,跑到河对岸去决战的。
    但这不意味着双方就彻底放弃了北岸区域。
    实际上,就在今日对阵之前,双方统帅都不约而同地分出一支二千规模的骑兵去占据北岸的险要。
    既为了伺机绕后,也是为了防止对手绕后。
    汉军骑兵将领正是虎贲中郎将关兴。
    魏军则是司马懿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