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抢占 (第3/3页)
    良品率和投射精度有所提升。
    张飞魏延等人在传统的井澜、冲车、云梯、地道等等攻城手段之外,又多出了一种远程砸城的攻坚方式。
    虽不至于直接把城墙给砸烂。
    但守军建于城外的木寨、角围。
    存活时间通通不超过汉军起砲之后的三天。
    其直接后果便是。
    原本骑兵在城外下寨,步兵在城内坚守,双方互为“犄角”常规战术。
    突然就不好使了。
    一旦汉军完成了起砲的准备,围城战真就变成了字面意义上的对城池的彻底围困。
    而对于那些小一些的城池,汉军的石砲甚至能直接越过低矮的夯土墙打到城内。
    所谓据城而守,至少在把城墙堆砌得高一些,厚实一些之前,暂时失去了意义。
    时间进入六月。
    汉军第一轮攻势进入了尾声,两路初步的战果也都陆续汇集到长安。
    首先是河南方向。
    得益于水路两路的夹击,加上拔城砲大显神威,魏延成功攻占了此关,率先取得了开门红。
    不过。
    这并不意味着汉军可以就此顺河东下,直趋洛阳。
    因为潼关虽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道雄关。
    但从防御角度来说。
    对西边的长安,对东边的洛阳,潼关的军事价值是不一样的。
    对于长安来说,潼关一失,东边的敌军就能几乎毫无阻碍地进入渭水南北两岸。
    骑兵极限奔袭之下,不超过两天就能跑到长安城下。
    所以潼关对于长安来说,可谓命门一般的存在。
    一旦丢失,关中便算门户大开。
    但反过来对于洛阳,却不大一样。
    如前所述,自潼关到弘农,是一片山河夹峙之地。
    在这段漫长的狭道上。
    丢了潼关还有閺乡;
    丢了閺乡还有湖县;
    丢了湖县还有弘农,曹阳、陕县。
    除非汉军一路打通到陕县,撬开崤函通道的西端关口。
    否则便谈不上打开了洛阳的西边门户。
    实际上,战国时秦国防御山东六国的主要关隘,大部分时间都在潼关东边的弘农,也即秦函谷关所在。
    所以当魏延关平的水陆大军一路推进到弘农时,随着洛阳方向魏军增援上来,加上张郃沿途依托山势抢修了大量堡垒,河南这一路的攻势不可避免陷入了停滞。
    而关羽的荆州军团因为缺乏东吴方向的策应,忌惮于许昌方向的魏军,暂时也不敢自广成关大举北上。
    这正是河东派早前担心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