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不思进取 (第2/3页)
当今汉帝果真与他有半师之实,那委实未来可期。
    这么一想,将来季汉一统中原,江东失去利用的价值,孙氏公族何以保存王号,保存宗庙?
    要下注,就得趁早。
    诸葛瑾计较妥当,便要打铁趁热,向吴王进言。
    哪知尚未开口,已被陆逊一把压住。
    “将军?”
    陆逊暗暗摇头,又以眼神示意坐在上首的左右二相。
    诸葛瑾这才猛然醒悟。
    不管右相孙邵,还是左相顾雍,都是知礼而识趣之人。
    刚刚故意放纵张昭口出咄咄之言,私下怎会没有默契?
    而果然,冷场片刻之后,一直沉默的左相顾雍忽然作声:
    “伯松有所不知。”
    “这两年山越蛮夷多有反复,我国疲于讨贼,仓廪常年储不过半。”
    “更别说前度交州刺史吕岱吕定公来信,说士燮病危,其子士徽私怀逆计,来年必要叛乱。”
    “苟如此,我国来年恐难出兵渡江,策应上国伐魏!”
    “还望泊松回去以后,向汉帝与诸葛丞相好好解释此事,莫要使两家有所误会啊!”
    闻得此言,诸葛乔下意识看了看“伯父”诸葛瑾。
    却见后者正与陆逊四目相对,都有些神情郁郁。
    于是了然。
    自己先前的预感没有错。
    这江东君臣,果然心怀保守之意,不思进取。
    如自己“伯父”和陆逊这些思谋长远的人,终究是少数。
    这也难怪当年孙权总是对北伐有那么大的贪念,以至于事败身死后,被人诟病穷兵黩武。
    他怕是早就深知臣下多为苟且之人,若自己不贪一点,莽一点,全力推动北伐,随着时日流逝,吴国上下将会越发安于一隅,再无半点逐鹿中原的志气。
    诸葛乔一时也说不上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可以预见,这次联吴抗曹的使命怕是难以达成了。
    其后数日。
    不出所料。
    不管诸葛乔和董恢二人如何奔走说服,吴国上下的态度总是暧昧、推诿。
    问都说一定要全力支持汉帝伐魏。
    可一旦提到具体出兵时间,不是抱怨粮少就是怒斥蛮夷坏事。
    反正就是还要等上几年。
    只能说,幸好丞相和卫将军本就做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