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定谥号如定国策 (第2/3页)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莞尔。
    继而各有所悟。
    虽然麋威有戏言的成分,却也借此点出了季汉立国的根本,必须与强敌曹魏有所区分。
    若说曹魏是新瓶装旧酒。
    那季汉就是旧瓶装新酒。
    今后两国争雄,必然是从军事、农事、吏治、商事、外交等等层面的全面较量。
    这新旧之别,将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上,不容轻视。
    当然,今日到底只是议论大行皇帝的谥号。
    所以话题并未继续深入,点到即止。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
    随着刘备的灵柩安然入土,并上谥号“昭烈皇帝”。
    时年十九岁的皇太子刘禅,也终于在长安登基,继承“皇帝”尊号。
    相应地,皇后吴氏改尊皇太后,太子妃张氏改尊皇后。
    另有刘禅生母,已故的皇思夫人甘氏,改尊昭烈皇后,特准与昭烈皇帝合葬。
    其后大赦天下。
    都是顺理成章之事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世,大概因为季汉已经获得包括关中在内的四州之地,刘禅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中原皇帝。
    所以诸葛亮并未急着更改年号以树立新君权威。
    而是遵循“逾年改元”的古制。
    依旧沿用“章武”年号,直到这一年结束,再改立新的年号。
    所以当下仍旧是章武五年。
    总之,忙碌了两个月,一切尘埃落地。
    新皇帝刘禅很快上演了作为大汉天子的首秀:
    下诏群臣上奏今后如何治理关中的良策。
    此为题中应有之义,群臣踊跃上表。
    而得益于这些年麋氏纸的大力推广,刘禅和他的尚书们无须面对一车又一车的沉重简牍。
    可以轻松拿捏纸质奏章阅读。
    不过这也给刘禅带来一个问题。
    他不好拿手酸来作偷懒的借口了。
    反而在已经升任黄门侍郎的董允的监督之下,老老实实批阅了所有奏章。
    然而奏章虽然都看完了,但治国经验几乎为零。
    难免有些不得其要领。
    非要说有什么体会。
    那就是将军们的《伐魏策》与《治安策》都写得很牛比。
    朝臣们的治国策也写得很牛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