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但念王业未定 (第3/3页)
这事本身不足为奇。
毕竟洛阳就是曹魏的心脏所在,八关则是保护心脏的肋骨。
关羽已经剑指肋前,魏军当然要拼死来抵挡。
可问题在于,早知如此,为何不先把重兵集中于更南边的广成关呢?
从防守难易程度来计算,守一座关不比两座更轻松?
须知广成一失,关羽便可自由进入河南尹腹地,把伏牛、熊耳两座大山彻底甩在身后。
余下的伊阙和太谷虽算作雄关,却已经无法彻底阻挡汉军自河南腹地扩散开来。
这种防守思路,明显是不符合军事常识的。
反而有种诱敌深入的既视感。
唯独是考虑到天子之身,洛阳之重,作为诱饵未免过于冒险。
曹丕君臣,到底是怎么想的?
……
关羽这一路毕竟只是来策应的关中的。
本就没打算深入河南腹地。
能攻破一关已经超额完成战略目标。
见魏军早已严防死守,自然不再冒险北上。
而麋威思前想后,总感觉曹丕也好,司马懿也罢,包括那一群曹魏智者,都不是那种因为敌军兵临城下而失去方寸的人。
既然方城方向的军事行动告一段落,那他便将目光转回西边的武关。
不论曹丕如何抉择。
就眼下而言。
洛阳和关中,总有一处是他真正的落子之处。
……
一场大雪过后,渭北平原银装素裹。
雪天行军,并非易事。
幸而赵云麾下的羌氐兵,包括来自陇右的六郡良家子,本就熟悉了北方苦寒的气候。
赵云本人早年更曾追随公孙瓒在幽燕作战。
所以顺利击退了鲜卑人的数次骚扰,成功冲出了汧水河谷。
不久,其部二千骑抵达郿县以东的成国渠附近。
与张飞、魏延两部顺利会师。
值得一提的是,成国渠是一条大体上平行于渭河,东西流向的运河。
而此时的成国渠,最东只到郿县、郿坞的东侧。
尚未如后世那样继续往西延伸到陈仓。
换言之,就漕运的效率而言,郿地东边和西边,是完全两个概念。
所以张郃一路退守到槐里,至少从后勤角度来说,有其合理性。
更别说槐里城坐落于河、渠所包夹的土地之上,不但天然多了两道护城河。
还能最大限度获得长安方向的增援。
不过到了严冬时节,河也好,渠也罢。
都已经大体上封冻。
于是集中了六七千精锐骑士的张飞,决定发起对张郃部的第三次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