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北伐点将 (第1/3页)
诸葛亮迎着刘备视线:
“陛下以贤以德治天下,功必赏,罪必罚,士民深沐恩泽,无不盼着报答陛下。”
“《尚书》云: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当在此时!”
刘备听到“垂拱”二字,轻轻一笑,又看向马良。
后者昂然上前,面容坚毅:
“天子龙体,关乎国本,宜为后镇!”
“臣虽驽钝,愿效犬马,先驱尝寇!”
刘备哈哈大笑,似早已所料。
指着马良问诸葛道:
“若季常挂帅,不知诸将能否服从节度啊?”
马良闻言脸色通红。
群下也各自赧然。
关羽不必说。
张飞、魏延、赵云,这三个方面大将,蜀中还真没几人能同时镇得住。
诸葛亮见状,微微一叹,拜道:
“臣从陛下治戎,尔来一十有八年,略有威望,愿为陛下督师!”
刘备这才有些诧异。
略一沉吟,一口回绝:
“丞相不可去。”
“朕之所以能‘以贤以德’,这里面有一半都是丞相的功劳。”
“你若有失,朕这贤德便去了一半,何以治天下?”
诸葛亮连连颤声自言不敢当。
但面色已经从容。
“臣也自以为不可去。”
“然臣不能去的理由,与陛下类同,但于国之失,远小于陛下。”
“陛下既然不容小失,岂能容大失?”
刘备怔然。
原来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不愧是孤的孔明。
暗自一叹,再开口,便多了些商量的意味:
“那依丞相之见,当以谁为帅?云长?翼德?子龙?文长?”
“朕倒是想提拔一下黄公衡,但听闻马孟起病重,河西不能没有大将镇守,他和吴子远(吴懿)皆不可动。”
诸葛亮应声道:
“黄、吴二将确实不能动。”
“大将军功勋、勇武皆冠绝三军,当能服众。但他镇于宛城,直面洛颍,不动比动更有利于北伐。”
“只怕到时还得麋威、关平等将别督一部来声援关中,却也只是声援,不足挂帅。”
“其余将军,赵镇北都督陇右,魏征北都督汉中,权责相当,恐难相服。”
刘备了然:“那便只能让翼德挂帅了。”
“正好他位置居中,与陇右、汉中皆能直通,便于协调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