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我有一计 (第2/3页)
冷之际,徐庶忽然就空闲了下来,甚至主动邀他去家中一聚。
石韬喜出望外。
一进门就先恭贺好友得势。
见徐庶面色果然比过去红润了许多,正是春风得意,又不免微微泛酸:
“元直今日怎不去太尉府中攀龙附凤?莫不是前番得罪人太狠了,心生怯意了?”
徐庶反问:
“若写几份奏表就能攀附龙凤,广元是攀还是不攀啊?”
石韬轻哼道:
“若是钟公那等人物,别说写几份奏表了,便是皓首穷经又有何不可?”
徐庶哈哈大笑,请对方坐下说话。
“昨日在太尉府中听闻广元已经转任二千石,可喜可贺!”
石韬脸色瞬间垮下:
“不过是第五品的颍川典农中郎将而已,哪算是正经的二千石!”
“对了,元直今日不去太尉府,莫不是打算退缩了吧?我可还指望你日后提携呢!”
徐庶摇头道:
“我如今就是一员上了战阵的排头兵。填然鼓之,兵刃既接,若不奋勇往前冲杀,便要被身后的人践踏而死,哪能后退?”
“今日偷闲,只因钟公要去访贤罢了!”
“访贤……”石韬闻言不禁寻思起来。
以钟繇今日在士林的地位,还有哪位在野的大贤值得他亲自登门拜访?
各个名字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
石韬忽道:“不会是杨文先杨公吧?”
徐庶笑道:“除了这位‘故汉太尉公’,还能有谁?”
杨彪,字文先。
曾为刘协时期的三公。
弘农杨氏到他这一代,已有四世三公的说法。
石韬一想到那位的经历和名望,脸色顿时精彩:
“三年前陛下还是魏王的时候,便打算让杨公出任魏王太尉。那时杨公以汉臣自居,固辞不受。”
“直到前年,见汉祚气数已尽,才肯接受陛下征拜,却也只受了一个光禄大夫的虚职。”
“由此可见,杨公心中还是顾念汉室,耻为魏臣的。”
“如今钟公亲自去访贤,莫不是受了陛下嘱托,欲强行征辟?”
徐庶微微摇头:“是,也不是。”
石韬不解:“何为是也不是?”
徐庶却是不紧不慢地让仆人端上热汤,润了润喉,才道:
“杨公已老,若用强,万一闹出人命,毁的就是钟公的名声,他岂愿冒险?”
“此番却是要借用另一位乡贤的名头,请杨公出山的!”
石韬:“另一位?”
徐庶:“你可曾听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