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诸葛瑾的邀约 (第3/3页)
过的人去做。
    细究之下,大概是比起父亲,麋昭汉更加信任自己选中的人?
    偏偏对方每次选中的人,还都表现不俗,从无例外
    这大概便是天生的识人之明了吧?
    这么一想,麋昭汉居然同时具备了陛下和父亲的优点?
    “说起来,马季常快入蜀了吧?”
    就在诸葛乔胡思乱想之际,麋威冷不丁问了一声。
    诸葛乔一个激灵,赶紧道:
    “公车令亲自去迎接,大约月中便可达到。”
    麋威闻言心中暗叹道:
    等马良回到了中枢,按照老刘的规划,下一个外放的二千石就是自己了。
    虽然他从不高估自己。
    但相处久了,他早就知道老刘有意将自己往诸葛亮的接班人去培养。
    那为了将来提拔的需要,肯定要按照惯例外转一任甚至两任的。
    正如诸葛亮曾经替刘备治理荆南,而马良当了快三年武陵太守一样。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句话已经是历代的共识了。
    就是不知自己会去往何处?
    当个郡太守还是一方守臣?
    稍稍思量,他对诸葛乔道:
    “替我安排酒席,等马季常入蜀后,我要亲自替他接风。”
    ……
    冬月中,襄阳已经起了朔风。
    大将军长史杨仪捧着军报急匆匆进入将军府,满脸冻得通红。
    一进屋,关羽正在诵读《左氏》。
    杨仪早就习惯,无须关羽吩咐便直接简述:
    “孙仲谋迁诸葛子瑜为江夏太守,屯兵鄂县。”
    “诸葛子瑜要遣密使送信,言最早腊月,最晚不超过明年二月,扬州必有大战。希望将军能按照两家约定,并力北伐。”
    关羽听到“北伐”二字,终于放下书简。
    捋了捋花白的须髯,凝目道:
    “自陛下尽得关西之后,我便去信告诉孙氏,今后万事当以关中为先。”
    “如今益州尚未妥当,我如何能急于北伐!”
    “真以为关某立功心切,竟分不清轻重吗?”
    杨仪闻言,也放下手中竹简,上前两步,低声道:
    “请恕下吏直言。”
    “虽然朝廷大计以关中为先,但将军在荆州,未必不能有所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