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降书 (第2/3页)
兵法?”
    小吏:“略,略懂。以前,在,在家中,读,读过。”
    曹休:“可曾从军?”
    小吏:“未,未曾。”
    曹休算是听出来了,此人并非紧张,乃是天生口吃。
    随后又闲聊了几句,得知对方本为南阳新野、棘阳一带的大姓邓氏子弟。
    自建安十三年刘琮投降后,随亲人北迁到汝南参加军屯。
    如今成了一个稻田守丛草吏。
    话到此处,曹休其实已经没了谈兴。
    毕竟双方地位悬殊,对方还是个结巴,光听他说话就费劲。
    但那小吏大概不愿意错过难得的进步机会,突然道:
    “将,将军,可,可是要伐伐伐吴?”
    曹休目光一凝:
    “谁告诉你的?”
    小吏道:
    “猜的。”
    见曹休不语,他自知机会来了。
    微微吸气,居然流利了起来:
    “孙权虽然称臣,却诚心不款,早晚必为祸。”
    “朝廷又素来忌惮孙刘联盟,将军为扬州大将,岂会不替朝廷分忧?”
    曹休见对方果然是猜的,顿时放松下来。
    正欲勉励对方两句,随行而来的典农校尉却突然上前,指着那小吏骂道:
    “你今日的账目算完了吗?杂草除完了吗?”
    “该做的没做好,何故洋洋自得?”
    又对曹休道:
    “从前韩昭侯宿醉,典冠者担心他受冻,为他加衣。韩昭候醒来后,同时治罪于典冠和典衣。”
    “这是因为典衣者没做好分内事,典冠者却侵占了典衣者的职权。”
    “可见侵官之害,比受冻还可怕。”
    “今日将军来问农桑,却与一失职的农吏言兵事,这不是鼓励官吏不守其官,扰乱朝廷的法度吗?”
    曹休感觉对方有些小题大做了。
    自己不过兴之所至,闲聊两句而已,何至于引经据典来骂自己?
    但该说不说。
    申、韩之法乃是本朝太祖所钟。
    这个出自《韩非子》的故事更是典中典。
    搞不好会影响自身的清誉和仕途的。
    而曹休怎能让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人物小事情影响到自己远大的理想?
    当即故作虚心纳谏,随后借口要处理军务,迅速离去。
    竟连那小吏的名字都不曾过问。
    ……
    且不提邓姓小吏如何失魂落魄。
    曹休一回到军营,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