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太尉 (第1/3页)
    徐庶花了大半天时间,详细介绍了曹魏的选官之法。
    好的坏的,得的失的,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却也言止于此。
    他终究是曹丕的使者。
    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顾念当年与刘备的主臣情分。
    再多迈一步,便跟直接投诚无异了。
    刘备当然想挽留徐庶的。
    不过徐庶有自己的坚持:
    “臣中人之姿,上不足以谋国,下不足以抚民,留之无益。”
    “若苍天眷顾,来日陛下车驾入洛,臣岂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天不假年,当在黄泉之下,为陛下祝寿,如此而已!”
    刘备闻言,与徐庶执手良久,终未强留。
    其后数日,刘备不言国事,每日只跟徐庶饮宴游乐。
    甚至还邀请他参加封赏功臣、抚恤亡者的种种仪式。
    仿佛自己打败的不是曹魏的军队,而徐庶也不是曹丕派来的使臣。
    俨然已经将某些人的不良居心置之脑后。
    只一味荣宠徐庶。
    若有言官上表劝谏,便让麋威原表归还,说等徐庶离开了再说。
    但相聚终有期。
    徐庶辞别当日,刘备和诸葛亮一同出城迎送十里。
    其后又命昭汉将军、侍中麋威,再远送十里,直到徐庶登船为止。
    “麋将军,前面便是渡头了,就此别过吧。”
    徐庶勒马回头。
    麋威闻言,抬手屏退左右,将一个包裹塞给了对方。
    徐庶好奇打开,只瞥了一眼,便浑身一震,如遭雷击。
    包里赫然装着一条紫白双彩的精美绶带,以及一方沉甸甸的金印。
    金印紫绶。
    汉制,唯三公和位比三公的重号将军,可服金紫。
    麋威肃容朗声道:
    “陛下有诏:朕自登极以来,三公之位唯太尉虚置,皆因不见徐元直。”
    “今历劫十四载而得见故人,可见去就之分,自有天数,君其勿辞。”
    言罢,麋威语气一缓,转笑道:
    “太尉若担心此印绶会祸及洛阳家小,登船之后,沉河即可。”
    “陛下又说了,他这一朝的太尉,只有徐元直。有没有印绶都无妨的。”
    徐庶久久不能言。
    这一刻,他想起十四年前与刘备分别的那一幕。
    那时老母被曹兵掳去,他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此方寸之地已乱。
    此去经年,本以为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已经心如止水,稳如山岳。
    却不曾想故人只是轻轻一语,顷刻翻江倒海,地动山摇。
    徐庶仰天长长一叹。
    缓缓合上了包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