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势与小局 (第3/3页)
张翼督军粮草和兵员,北上祁山道增援赵云。
    其后两人仿照刘备先前的做法,继续招募氐人甚至汉民南下,以充实武都人口。
    甚至有说法,赵云已经重新夺回了西县和卤城,将郭淮赶回上邽。
    几位氐人向导就是因为获悉此事,才同意来投军的。
    不过涉及魏军军事层面的细节,就不是几个普通人能打听到的了。
    倒是张既阵亡后,郭淮将战略重心从渭南转移向渭北,是有迹可循的。
    一是此时略阳县以西、以南,一直到渭水边上,开始大量修筑亭驿,烽火台等军事设施。
    据说魏军还在亭驿之间立木为栅,形如甬道。
    里里外外围出了三层封锁线。
    二是与之相对应的,原本张既在临渭以西四城之间修筑的工事,悉数停工。
    前者的人力物力就是从后者那里抽调过来的。
    而麋威从陈仓方向绕路过来的,不难猜到郭淮的动机。
    关中的粮、员都调去防御张飞和魏延了,陇右暂时接应不上,只能自谋出路。
    只是郭淮这乌龟壳修得比张既还要厚,还要苟。
    也不知是不是被张既之死给吓到了?
    总之。
    此时围绕广义上的秦岭一线,汉魏之间已经形成了多路南北对峙之势。
    最东边的荆州,关羽和夏侯尚对峙于南阳。
    其后一路往西。
    魏延跟张郃对峙于斜谷。
    张飞跟某位魏将对峙于散关。
    赵云和郭淮对峙于祁山以北的陇右。
    两边就像磁铁一般,围绕着千里秦岭,紧紧吸附在一起,轻易松不开。
    除非刘备马超在河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或者大败。
    否则两边很可能会长期对峙下去。
    想到这一点,麋威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明明大局上的走向,对自家都是有利的。
    但具体到自己这部人马,反而有家难回
    散关道是这样。
    褒斜道是这样。
    就连陇右,也是这样。
    真就是奔袭一时爽,撤退火葬场呗!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
    涉及高层次的军事情报,单凭几个本地氐人的道听途说,作不得准。
    不过是无奈之下的胡猜乱想罢了。
    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情报,麋威亲自带人往南往西侦查。
    但很快就遭遇挫折。
    魏军甚至不允许本地人靠近最北的那条甬道。
    一旦到了弓弩射程,就地射杀!
    而这样的甬道,后面还有两条。
    “这郭伯济是真能苟啊!”
    回程的路上,麋威忍不住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