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出路何在 (第2/3页)
 跟这些人对上,还是在人家主场。
    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更别说王平随后狼狈归来。
    说路上遭遇了另一位曹魏大将杨秋的前哨,差点被缠住。
    换言之,此时自积石原往东,不管渭南还是渭北。
    都已经集结了大量曹军主力。
    继续沿渭水东下已经不现实。
    可不从蜀道南归,还能去哪里?
    “我部多羌骑,要不伪装贩马的羌人,散入郡县,伺机联络魏镇北?”
    马岱提出建议。
    但立即遭到孟达否决:
    “关中不同关西,士民严格傅籍,生者著,死者削。便是多养一个仆人都要上报官府。”
    “想以隐户的身份藏身根本藏不住。”
    “况且此时魏军正在大征发,一旦被查出隐户便要家破人亡的,谁敢收留来历不明之人?”
    作为扶风籍人士,孟达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无人能质疑。
    于是众将再次陷入沉默。
    正束手无策之际。
    忽有数骑魏军鬼鬼祟祟地潜了过来,在一箭之地外徘徊,既不挽弓,也不亮刃
    看样子,像是来交流多于刺探。
    麋威命数骑老卒谨慎上前接触。
    不多时,老卒带回一卷竹简。
    上面加了一道“督军粮御史”的封印。
    剥掉印泥,展开竹简。
    竟是游楚写来的信。
    他自称兼领了新差遣,即将折返陈仓督运军粮。
    为报答麋威不杀之恩,给麋威指一条出路。
    说陈仓东郊,南渡渭河之后,有一条绥阳溪,往南可曲折通到斜谷口附近。
    从这里走,神不知鬼不觉。
    若麋威信得过他,那就约定两日后的某个时辰,从一处渡口潜渡南归。
    “绥阳溪……绥阳小谷……”
    麋威回忆了片刻两世见闻,终于记起这个地名。
    历史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走的是褒斜道。
    在进驻五丈原的同时,曾分出一路偏师沿着绥阳溪开道,以威慑陈仓方向的敌军,使其不得来支援司马懿。
    后世称这条路为绥阳小谷。
    不过现在根本没有诸葛亮开路这回事,那里真的能过人吗?
    看了一圈,麋威只能请教孟达这个扶风土著。
    孟达也是回忆了好一会儿,才蹙眉道:
    “渭水南北支流众多,其中渭南多山,自秦岭北下的溪谷难以计数。”
    “不过除了散关、斜谷等知名的蜀道外,大多难供人马通行。”
    “真要进去,怕是要弃马攀山的。”
    “当然,我军如此,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