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爱子计深,窥斑见豹 (第3/3页)
  “明显是想趁仲夏来临之前,将贼人糟蹋过的田地补种上。”
    “这跟先前贼人流窜于二县之间的军情是能对应上的。”
    “而且正如他所言,山道未靖,唯有官兵屯于山前,早成惊弓之鸟的乡野农夫才肯下地耕耘。”
    稍稍一顿,又道。
    “反观李辅汉,虽然天天宣称进军杀贼。”
    “但犍为邸阁却未见异常调度。”
    “可大军远行征伐,粮谷消耗必然随着时日迁延与日俱增……又岂能没有异常?”
    “由此观之,只怕其人根本未曾远行,而是屯于一地观望!”
    诸葛乔越说越流利,越说越自信。
    “照此而论,除非夷贼自己上门送人头,否则断无这般战果……故为虚报战功!”
    说出结论的瞬间,他差点没忍住又笑出声。
    但这次好歹给忍住了。
    而诸葛亮听他一路分析下来,脸色终于缓和。
    此儿,底子不差。
    虽然想事情慢一点,但找个好老师能调教一番,来日未必不能成才。
    只可惜自己身为一国之相,不敢懈怠片刻,无法亲自教子。
    请谁当师傅好呢?
    思忖间,他目光落地手边一封私信。
    来自典曹都尉马谡。
    后者最近被麋威临时征辟入军中参谋军事。
    马谡来信说,自从跟随麋威身边,每日都自觉有所获益。
    再思及过往种种纸上谈兵之论,只觉可笑至极。
    而诸葛亮总揽一国两州诸事,当然不会只看马谡片面之言。
    实际上,刚刚那一刻,他同时还想到了一个智者。
    正是时为荆州南乡太守的潘濬。
    潘濬与麋威结缘更早,也早就将其子托付于麋威。
    如今其二子皆举孝廉。
    特别是次子潘秘,近来在上庸监督开凿山道,表现可圈可点。
    连陛下都有耳闻,询问是否适合入守尚书郎。
    而潘濬一家三口有此成就。
    细究下去,似乎都跟麋威脱不了干系。
    须知潘秘最初就是给麋威当书佐的。
    想到这,他心中莫名一动,脱口问道:
    “你愿意去给麋师善当书佐吗?”
    啊?
    诸葛乔错愕抬头。
    但下一刻回过神来。
    小脸终于挂起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