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我儿有宰相之姿 (第1/3页)
此人正是缺席了今日朝会的军师将军,诸葛孔明!
刘备将那卷所谓“法正遗策”抛给诸葛亮,道:
“卿现在知道孤何故断言马谡言过其实了吧?”
“他眼界高,却疏于庶务。”
“才思敏捷,却缺少担当。”
“偏偏辩才了得,无人能及,连其兄也管教不了。”
“倒是今日麋师善这一让,比其兄劝十句还管用!”
闻得此言,诸葛亮噙笑道:
“那臣便要恭喜大王,一日之内,连得三位佳士了!”
刘备:“哪三位?”
诸葛亮:
“一为平南之才张伯歧。”
“二为知耻后勇马幼常。”
“三是知人长短麋师善。”
刘备微微颔首,又道:
“所谓知人者智,能从卿这位智者口中得到这个评价,看来师善未来可期。”
诸葛亮:“既然陛下也认为未来可期,何妨拜为太子少师?”
刘备沉吟片刻,道:
“东宫不缺良师,但国家缺良臣。”
诸葛亮从善如流:
“看来陛下要大用师善……那就先伴驾,如季常那样?”
刘备知道孔明猜中了自己心意,笑道:“善!”
……
当夜,麋宅。
麋芳:“我先前说什么来着?只要师善出手,事情就会好起来的,兄长偏还不信!”
麋竺:“你闭嘴!”
然后又转向儿子,且喜且疑:
“故此,你向大王同时举荐了张、马二人?”
麋威:“张伯歧和马幼常各有所长,只要处于合适的位置上,扬长避短,来日必有一番功业。”
“儿既知二人长短所在,提前结个善缘,何乐而不为?”
麋竺重重颔首,很是认可。
但下一刻,忽然眯着眼打量起儿子。
一直盯得麋威心里发毛,才道:
“你与张伯歧相识不过月余,跟马幼常更是点头之交而已。”
“何以短时间内便知晓其人优劣?”
嘶……这就是知子莫若父?
便见麋威面不改色道:
“无他,听其言而观其行而已。”
良久,麋竺移开目光,让儿子赶紧回房找儿媳。
然后又回头盯着麋芳。
后者急忙指了指自己紧闭的嘴巴。
却听麋竺道:
“前年你写信回来,说咱家要出一个将才,我还半信半疑。”
“直到荆州接二连三传来捷报,我才肯相信。”
“可今日方知,咱家要出的不仅仅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