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固守待援,杨仪献计 (第1/3页)
    襄阳在籍的编户民还剩二三千户。
    倒是各种原因滞留在城中的外籍或无籍之人,似乎比这个多一些。
    虽然人口已经大量流失。
    但不至于到汉中、淮南那种十室九空的绝望程度。
    算是保住一口元气。
    粮秣财帛什么的早已搬空。
    但只要能守住城,依托汉水通道输血,后续肯定能接应上。
    惊喜之处是那些大型的守城军械。
    比如发石车,大弩,滚木之类。
    因为过于笨重无法搬走,原本是要作焚毁处理的。
    幸而曹军还没来得及烧,麋威就带人来了,所以基本无损。
    不过还是那句话。
    再好的器械,也得有人使用才能发挥功效。
    很快,朝食过后片刻,对岸樊城忽而四门大开。
    大量曹军次第而出,鼓声如雷。
    倾巢不倾巢,麋威说不准。
    但那阵仗着实吓人。
    当面是四五千步军列阵涌向河岸,渡桥南下。
    步军之后,是数量惊人的骑兵。
    却并未上前与步兵争夺渡桥。
    而是如大雁展翅一分为二,朝东西两个方向驱驰。
    一时间,隆隆的马蹄声甚至压过了军鼓声,听得人心口发闷。
    麋威穿越至今,还是首次亲眼见识这种规模的骑兵集群。
    这种直观的视角感受,比任何兵法理论都要令人印象深刻,继而两股战战。
    “往西而去的那部骑兵,应该是到上游寻找浅滩渡河。”
    杨仪的声音从旁响起。
    麋威稍稍定了定神,颔首应道:
    “徐晃斥候日前便已探知关荡寇兵临宜城,肯定要有所防备的。”
    又扭头看东边,数量略少的那一部敌骑。
    那里的骑士正兜着一大群辅兵民夫之流绕行襄阳东北方,汉水由东转南的那个大拐角。
    其目的,无须杨仪提醒麋威也能猜到。
    应该是去下游寻找合适的滩涂立寨。
    然后筑坝也好,布置阻拦索也罢。
    反正要阻遏沿汉水北上的援军。
    跟西边那部骑兵是一个意思。
    而徐晃之所以并不直接攻城,反而先绕后去阻断麋威的后援。
    麋威观摩了半天襄阳城的地势地貌。
    再回忆两世的种种见闻。
    同样心中有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