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剑断灯灭之时 > 第八百二十八章 群雄逐鹿(九)

第八百二十八章 群雄逐鹿(九)

    第八百二十八章 群雄逐鹿(九) (第2/3页)

代价再大也要永绝后患,否则说不定哪一天朝廷由会利用百中教在起义军背后再来一刀。但是宋祁和元锋他们经过商讨都没有同意,指出目前战场形势依然胶着,骸谷是一股庞大的势力,应该保存下来应对以后的不时之需,花在南疆这块鸡肋上似乎有些不值得,陈奇这才作罢。

    第二个问题百中教最后是采用了檀虫寨寨主申岩的计划,申岩分析出目前朝廷要重新整合兵马再次来南疆保守的估计都要一年以上,所以目前百中教暂时指望不了朝廷指派出有规模的元蒙铁骑,应该改变策略,南疆北面的蜀境是大患,蜀中三杰随时可能入侵,东面则是贵州和广西,骸谷的部分势力一直在广西盘踞,唯有从依然是朝廷属地的贵州下手。

    当时的元蒙朝廷在贵州总体上实行土司制度,是用来管理少数民族的,贵州和南疆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异族众多,不同之处在于从庄蹻入滇一直到百中教创教都立足于南疆,从历史都对那边都没有伸过手,所以贵州近千年以来一直受到中原管辖。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完全是出自于另一种考虑,古滇国的始皇帝庄蹻和百中教的开山之父明典教主,这两位划时代的先人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考虑到一块去了,那就是南疆若是想要彻底自立,就必须和中原保持一段距离,否则两边接壤那就等于瞎扯,中原之主抬抬脚就迈过边境来了有什么意义?所以贵重成为了两边的缓冲地带,利用那里不亚于蜀地的险恶环境作为防御天堑,有效地阻止了历史上数次中原皇帝想要南征的企图,所以后人评价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

    元蒙大汉入主中原之后将贵州划分为数个“司”来管辖,在战争爆发之后立刻派重兵介入,盘踞在那里,这个想法是由当初察罕帖木儿提出的,而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很高明的一招,贵州本土相邻两湖、两广、川蜀、南疆四地,简直就是一个神州大地上的十字路口,而且面积广阔,山高险峻,易守难攻,战争爆发之后,察罕帖木儿立刻向朝廷建议派兵进驻,配合当地的各土司麾下人马实行四面防御策略,如果说驻军南疆是在起义军背后插上一把尖刀的话,那么驻军贵州就是一块卡在起义军咽喉的鱼刺,如鲠在喉真是形容的很恰当,庞大的势力死死的扼守在数条战线的交集之处,这一手确实把汉人起义军窒息的几乎喘不过气来,中原腹地几处大战场迟迟得不到统一,相互没有配合,本来按照汉人的想法应该是川蜀、两湖、两广三地起义军在清除本地元蒙势力之后合围贵州,彻底光复南方,形成南北对立,划江对垒的局面,但不说贵州易守难攻,单单目前三地各自打的都不痛快,完成这个目标还很遥远,更兼南疆倒向朝廷之后形成尖刀之势,贵州一地的朝廷兵马不再是孤掌难鸣,形势就更危急了,这才有了曲靖大捷这一战役。

    但现在南疆的朝廷兵马被剿灭了,于是申岩提议,立刻上书朝廷,要求通过贵州境内将两湖之地朝廷兵马的伤员运送过来,由南疆负责给他们治疗,不光如此,两湖、两广,凡是南疆接壤的所有朝廷兵马中需要休养的都可以来。这么做用意有二,一来是更好的配合朝廷;二来是因为目前南疆境内只有两万不到的残军更本不足以拱卫边境,为了给朝廷抽调兵马争取更多的时间百中教将把南疆变成在起义军后方的一个休养生息的大本营,来弥补朝廷兵马数量少的不足,也给南疆自身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还要告诉朝廷,如果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